1. 首页 > 财经资讯

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集群发展——江苏区域科技创新高地“联网协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各地加大科技投入,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我省区域科技创新如何优势互补、协同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高新区纷纷探索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区域协同创新,

  苏南自创区开启“卓越工程”

  围绕科技自立自强,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部署了“五突破五提升”十大重点任务,其中就有“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如何提升?苏南自创区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作为我国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苏南自创区自带“探索”基因。率先出台一体化实施方案,建立“理事会+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服务中心”一体化工作组织体系,构建“任务部署—常态推进—督查激励”的一体化发展推进体系,发起成立“苏南高新区一体化发展联盟”,统筹推进G312产业创新走廊、太湖湾科创带等建设……一系列区域科技创新举措,为苏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为探索跨区域、集群式、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路径,今年苏南自创区建设又亮“新招”——重点推进以“自主创新支撑、产业高端攀升、企业创新跨越、科技园区赋能、开放创新融合”为主要内容的“卓越工程”,推动苏南五市联合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共同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合力提升创新策源地功能,集成构建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以“实现产业高端攀升”为例,苏南自创区将“集成打造标志性产业”,大力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成长性强、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中,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集群将以无锡和南京为龙头牵引,加强苏南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协同,无锡将重点突破集成电路设计、封测、材料、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苏州、南京等地则优化提升制造水平和配套能力,推动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我们聚力发展从设计、制造、封测到配套的全链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去年获批省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集成电路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培育集成电路上市企业5家。”在今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无锡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介绍,针对集成电路产业特点,无锡高新区一方面聚焦全链培育,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另一方面以龙头企业引领“自主可控”的坚实步伐,倾全区之力招引超100亿美元的华虹无锡基地项目和超100亿元的闻泰无锡项目。“未来,我们将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的叠加效应,绘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新图谱。”

  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打造区域创新“龙头”

  区域创新,须发挥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龙头”作用。在日前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中,江苏参评的11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排名前30位,其中南京第4、苏州第5.淮安、宿迁两市不久前成功获批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至此我省国家创新型城市达13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设区市全覆盖。而南京也已启动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在南京,麒麟科技城建设正驶入“快车道”。中科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介绍,中科院在南京着力推动“信息高铁试验设施”“开源软件供应链设施”“空间天文探测与运控实验设施”“决策智能与计算创新平台”等重大科技设施平台预研和建设,高端创新资源在麒麟科技城快速集聚。中科院南京分院“一院四所”科研园区今年上半年将建成投入使用,中科院相关大院大所在麒麟建设的八家研究院发展势头良好,一个学科集群、空间集聚的中科院南京麒麟创新高地已初见雏形。

  据了解,南京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以来,已明确将重点从建设具有影响力的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锋城市、打造开放创新合作引领区、打造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验区五个方面发力。

  省科技厅在推动各设区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同时,还加强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打造创新能力突出、特色鲜明的县域创新驱动发展标杆。我省5个县级市获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作为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开路先锋”,昆山日前吹响产业创新集群的建设号角——锚定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出11个特色产业创新集群,加快实现协调联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昆山拥有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上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产值超5000亿元。在此基础上,昆山将坚持递进生成和创造性生成并举,全力打造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先进计算3个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加快从5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向6000亿级攀升。

  构筑产业稳固底盘,需要创新“赋能”。昆山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将深入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坚持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发挥科技对产业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支撑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提升产业竞争实力;通过项目“牵引”,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科技园区赋能,

  探索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开展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各国家高新区成为“排头兵”。我省大力推动高新区争先进位,积极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培育壮大“一区一战略产业”,加快建设创新核心区,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在苏州工业园区2022年首季重大项目推进会现场,苏州创胜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生物创新药项目正式开工。据介绍,该项目将规划建设原液生产车间、罐装线、全自动化仓库和研发试验工艺开发等配套设施,整个基地约70亩,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当天,园区80个重点项目签约,总投资412亿元;74个项目开工,总投资443.3亿元;30个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36.8亿元,预计达产后年产值合计283.1亿元。

  在推进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激发创新发展动能,今年苏州工业园区将打造重大创新平台集群,推进一批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户以及重大原创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加快打造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全年新增科技项目100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0家,上市企业10家。

  在近日科技部公布的2021年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中,我省苏州工业园区、南京国家高新区、常州国家高新区等10家高新区进入全国前50强,数量再创新高、全国居首。此外,我省县域国家高新区成绩耀眼,昆山、武进、江阴高新区包揽全国县域国家高新区前三名。高新区以占全省5.3%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省27.3%的地区生产总值、35.7%的进出口总额和49.3%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聚了全省46.6%的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和47%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省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

  在江阴高新区翎客航天(江阴)火箭总装基地,新一代亚轨道全复用火箭RLV-T6与静态试车平台刚刚完成加注合练,冷态试车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未来一年,RLV-T6还将在江阴总装车间开展静态点火、百公里发射和回收等关键环节试验,为中国航天商业化探路。”翎客航天有关负责人介绍。

  制造业百强园区变身“火箭梦工厂”,江阴高新区创新动能更加澎湃。“创新是我们最鲜亮的底色和最显著的基因。”江阴市副市长、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涵杰表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江阴高新区将沿着“引种子—建苗圃—育森林”的创新路径,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体系,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梯队,推动产业与科技高度融合,打造科技驱动的创新高地、科创江阴的前沿阵地。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