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中国银行业双向开放措施持续落地 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合作补“短板”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双向开放成果显著。作为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银行业,更是金融业双向开放的“排头兵”,在对外开放度、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表现优秀。

  在华已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

  我国银行业近年来大幅放宽外资机构准入标准和业务范围,如解除外资股比限制,放宽资产规模、经营年限等股东资质门槛要求。2021年4月份,银保监会决定豁免外资法人银行对母行集团大额风险暴露的监管比例要求,进一步优化外资银行营商环境。随着当前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升,开放措施持续落地,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吸引力显著增强。

  自金融双向开放政策推出后,外资银行赴华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优质外资机构在华开设。银保监会对外披露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银保监会批准外资来华设立各类银行保险机构100余家。截至去年上半年,外资银行在华共设立41家外资法人银行、115家外国银行分行和139家代表处,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930家,外资银行总资产3.73万亿元。2020年以来,摩根大通、英国巴克莱银行、美国纽约梅隆银行、富邦华一银行分别完成了向其在华机构增资。

  首都北京作为外资机构布局的重要城市,正在加紧建设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以下简称“两区”)。公开信息显示,北京金融业双向开放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首都“两区”建设金融领域102项任务落地94项。去年,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率先落地北京,进一步提升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水平,将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全球或区域资金管理中心。

  “外资金融机构对中国市场十分重视,不少外资银行在集团层面都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新兴市场作为重点投入的市场之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银行高度关注中国资本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离岸财富管理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增长机会。目前国际大型金融集团、周边主要国家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已有较完善的网点布局,随着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外资银行在华业务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国内银行正加大对外合作力度

  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也正在加大对外交流合作的力度,以满足多元化、国际化投资需求。日前,邮储银行携手德意志交易所发布“STOXX邮银ESG指数”,为境内外投资者了解中国A股市场提供了参考。“这一指数是中外金融机构深化合作、共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举措,也是各金融机构重视ESG投资、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表现,是金融市场资产配置更多元化、吸引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体现。”原晓惠认为。

  记者注意到,除了外资银行加大开设外资法人银行及向在华机构增资外,中资银行也不乏被外资银行参股的案例。

  2021年,星展银行认购深圳农商行13.52亿股定增股份顺利完成,星展银行持股比例也由此达到13%,成为深圳农商行第一大股东。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表示,股权高度集中的银行,可通过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强化股东内部制衡和监督机制。“中小银行引入国际化银行机构作为战略投资者,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炎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银行在企业管理理念、运营机制、企业文化所拥有的优势也会为国内中小银行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双向开放如同两条腿走路,银行业除了要“请进来”,还要坚定不移地“走出去”,去面向一个更加宽广的国际舞台。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平稳发展,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936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折合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9.2%)。作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中国银行扎实推进全球化经营,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该行2021年半年报显示,截至去年6月末,其海外商业银行客户存款、贷款总额分别为5529.18亿美元、4554.95亿美元,较2020年年末分别增长13.97%、11.70%。中行已拥有556家海外分支机构,覆盖全球6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含25个“一带一路”国家。工商银行2021年半年报显示,去年上半年,工行境外网络覆盖到49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5家分支机构。该行境外机构总资产超过4600亿美元,实现税前利润超过20亿美元,同比增长15.8%。

  原晓惠对记者表示,除服务中资企业和个人客户外,中国银行业走出去也有利于银行自身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另外,也有利于银行把握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机遇,加强与外资金融机构的合作,补足金融牌照、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短板”。

  她同时提醒,当前中国银行业在海外市场也需密切关注国别风险、金融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充分研判全球货币政策调整、新冠疫情传播、监管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对相关海外市场业务的影响,审慎拓展相关业务。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