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巨亏40亿,靠变卖资产保壳的科陆电子,抱上美的大腿,能脱困吗?
债台高筑,四年巨亏40亿,大量资产遭计提减值:靠变卖资产保壳的科陆电子,抱上美的大腿,能脱困吗?
来源:市值风云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
作者|Los
编辑 |小白
科陆电子(002121.SZ),成立26年,于2007年登陆深交所主板。
科陆电子以发、配、用、储产品为核心,主营业务从事智能电网、新能源及能源服务三大板块。
占据火热的新能源赛道,但业绩反倒连年亏损,近四年亏损40亿,吾股排名一路跌到4372名。
但这也是一家幸运的公司:在实控人股权大比例质押,债台高筑,大额资产计提、巨额亏损的情况下,等来了国资出手搭救。
时隔一年,又得到美的集团(000333.SZ)的青睐,后者斥资22亿接力国资,将其收入麾下。

(来源:注册制最好用的市值风云APP吾股排名系统)

出手搭救到无溢价交接,历时三年完成交接
事情要从2018年说起。
一手把公司带大、也是公司的第一任实控人饶陆华,持有公司6.07亿股,占总股本的43.11%,其中4.3亿股即总股本的30.76%处于质押状态。
当时深圳国资正成立专项小组,纾困债务违约的上市公司,而科陆电子正是其中一个。
2018年8月4日,深圳国资委全资所有的深圳资本集团(曾用名: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以股权受让的方式,斥资10.3亿从饶老板手中以6.81元/股的价格拿到了1.5亿股,占总股本的10.78%,成为第二大股东。

(来源:公司公告)
随后的半年里,深圳资本集团又通过集合竞价方式增持约7400万股,将持股比例提升至16.1%。
紧接着在2019年3月29日,双方再度签订协议,饶老板以6.28元/股转让1.13亿股。
此时深圳资本集团占公司总股本的24.19%。

(来源:公司公告)
三个月后,虽然深圳资本集团以持有公司24.26%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但彼时实控人仍为饶老板。直到2021年6月董事会换届,饶老板放弃表决权,深圳资本集团才正式成为实控人。

(来源:公司公告)
历时三年正式入主后,2021年12月29日,公司抛出近5年来首个定增方案,拟募资22亿,其中大股东深圳资本集团拟认购5.4亿。
公司打算7成的募资款搞主营业务,剩余的用来补流。

(来源:公司公告)
但半年后的2022年5月23日,公司终止了上述定增方案并放出“猛料”:美的集团将通过新的定增方案并受让深圳资本集团所持股份,成为公司新的实控人。


国资换美的,构建新能源战略的蓝图
新的定增方案是:美的集团以3.28元/股的发行价,以全现金方式认购4.2亿股,认购金额为13.8亿。
而新方案里没有了投资主营业务的身影,而是全部用来偿还有息负债。
同时美的集团与深圳资本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斥资8.3亿,以6.64元/股的价格拿到1.26亿股。从转让价格看基本是“平出”。

(来源:公司公告)
本次权益变动整体方案实施后,美的集团将持有公司29.96%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最终实控人将变为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来源:公司公告)
这两年美的集团动作频频,除了耳熟能详的库卡集团,过去两年又陆续拿下了合康新能(300048.SZ)以及万东医疗(600055.SH)的控制权。
美的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是美的集团开展能源管理业务的主要平台之一。

二级市场的狂欢VS.基本面的惨淡
因筹划变更实控人,公司股票于5月17日开始停牌。
受美的入主消息的刺激,5月24日复牌当日公司股价封板涨停,随后收获3个一字板。科陆电子股价从4.13元开始启动冲到最高点的8.24元,短短14个交易日涨幅高达100%。

(来源:注册制最好用的市值风云APP)
不仅如此,期间股价的暴力拉升更是让其三次登上龙虎榜,其中“小鳄鱼”、“广东帮”等著名游资也是榜上有名。

(来源:同花顺数据)
颇为戏剧性的是,对比近期二级市场大家竞相跑步入场一片繁荣景象,早在今年1月,对原实控人饶老板所质押的1.36亿股进行的两轮司法拍卖,市场却无人问津,显示流拍。


(来源:公司公告)
最后,上述股份依法过户至万向信托旗下用于抵债,作价7.5亿。截至5月6日,万向信托股份公司共计持有公司1.6亿股,占总股本的11.4%,位列第二大股东。
美的的东风显然不容错过:万向信托于5月27日减持2800万股,并表示未来无增持计划,会继续择机进行减持。
而1.36亿股作价7.5亿,平均价在5.5元,再对比减持当日收盘价,吃肉真香啊。
回到科陆电子的基本面。
2018-19年,公司连亏两年,归母净利润合计为-35.9亿,面临退市风险。
2020年靠转让子公司的股权获得投资收益8.1亿,归母净利润转亏为盈,保壳成功。
但2021年公司又巨亏6.6亿,2022年一季度接着亏损4600万,再次陷入困境。

亏损问题主要是公司近年来存在大量的计提减值——从2018年开始每年主营业务赚的钱都不够赔的。
2015-2022年一季度,经调整经营利润为11.9亿,同期计提减值高达38.02亿,占比高达319.5%。

近四年的减值计提金额年均超8.7亿,其中最大问题来自于应收账款计提。
对此,公司连续四年给出了统一答案,“计提是由于部分业务的运营和结算周期较长,导致较长账龄的应收账款增加。”
如此看来计提减值是“可持续性的”,而且是未完待续。

结合这个减值计提规模,你要说不怀疑公司过去这些年的营收有几分是真的,那可就是见了鬼了!!
但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靠上了美的这棵大树,“上岸”是十拿九稳的。
而伴随着经营层面的山崩地裂,公司的资产结构也早已难以为继。
截至2022年一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近90%,有息负债率也高达49%。

面对业绩亏损、高负债,公司近年来只能靠变卖资产来续命,每年都得转让几个子公司的股权才行。
今年3月公司拟公开挂牌转让子公司深圳市车电网络有限公司(简称:车电网)27%的股权,挂牌底价为2.7亿,截至目前没有下文;
而早在2019年,公司转让车电网49%的股权时,对价不足1.5亿。
车电网主营业务,正是新能源相关业务,既做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也做储能服务,2021年1-9月实现营收2.1亿,撑起公司新能源业务营收的半边天。

(来源:公司公告)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车电网时公司附加了业绩承诺,承诺2019-21年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2800万、3600万、5900万,而实际情况是车电网三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15万、1204万和-1528万,均未达标,表现惨淡。
而根据业绩承诺,要是没完成,那受让方有权让公司或者公司指定的第三方回购。
所以说,这卖了半天卖了个寂寞,算得上“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跟新能源沾边儿的业务:营收有是有,但仅占2成
公司目前最核心的业务是智能电网,2021年该业务创收24.5亿,占总营收的76%,而新能源业务占比不足20%。

(来源:注册制的市值风云APP)
智能电网业务产品其实就是电能表、集中器、计量终端器等。

(来源:公司官网)
该业务的销售模式主要靠参加电网相关的项目招标。
2021年国家电网电能表招标采购项目中,公司中标5.96亿,南方电网计量产品框架招标项目中,合计中标2.19亿,在各省电网公司计量箱招标中,公司拿下1.69亿。
此外,公司子公司从南方电网的配备设备框架招标项目,获得1.29亿元的项目。

(来源:公司公告)
上述合计11.1亿,占同期该业务总营收的45.3%。
而新能源业务方面,包括储能业务、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其中新能源汽车及运营业务指电动车充电设备的研、产、销,提供集中场站式和分布式公共充电解决方案。
公司表示,充电云平台接入站点覆盖28省180个城市。

(来源:公司官网)
此外,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业务也算和新能源沾边儿,公司表示该业务是利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电能替代技术等满足客户对电、热、水、气的需求,为用户提供能源供给、节能和能效监测,2021年该业务营收为3亿。

在资本市场胡闹一场还能善终的,科陆电子算是一个典型。
当然,好在饶老板并没有等到分享美的接管公司时的资本盛宴。这也算给公平二字保留了最后一点点面子。
美的集团以较低的代价拿下公司控制权,但面对公司残破的经营局面和难以为继的资本结构,如何带领科陆电子走出泥潭值得关注。
是福是祸,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