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正确看待新三板的几个新问题

  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绝大部分都属于民营企业。对他们而言,“新三板”带来的是前所未有的激情和梦想,他们开始以“准上市公司”的意识和形态来管理公司。进入“新三板”以后,公司的产权结构更为明晰,治理结构将会更规范,公司的知名度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为转战主板市场创造了优先条件。尽管如此,“新三板”问世仅仅两年,尚处于最初的试点萌芽阶段,不少问题也随之浮出水面。

  1.规模过小,参与热情不足

  整个“新三板”市场交易都较为清淡。科技园内非上市股份公司的挂牌交易热情远不如想象中高涨,券商在向机构投资者推存时也不积极,投资者的关注度也低于预期水平,目前,“新三板”仅仅在中关村科技园区进行试点,全国各地还有53个高新园区的数以万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纳入其中。而就中关村科技园而言,拥有超过万家科技企业,很多都达到规模生产以上,但截至2007年底,只有23家企业进人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报价,2006年和2007年每年只有十来家企业进入。在高新技术企业最为集中的中关村尚且如此,若在全国其他高新园区进行推广。其结果想必更为糟糕。(文章来自赢家财富网http://www.yingjia360.com)

  2.缺乏有效的融资方式

  任何资本市场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就是融资功能,实现资金的供需平衡,进入“新三板”市场的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大多尚处于高科技企业成长的中前期,对资金的需求甚大。但目前,“新三板”市场仅具有定向增发的融资功能,暂且不能为这些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大及融资的普遍渠道,若三板市场其有向公众算集资金的功能,对其中的主板退市企业更无异于雪中送炭,这类企业正因为经营不善而退出主板市场,急需补充血液改造自身,比之科技团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更强的融资需求。而目前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虽然名为“新三板”市场,但仅仅是提高了股份的流通性,离资本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还相去甚远。

  当前三板市场的交易相对主板而言要冷清许多,企业参与挂牌的积极性也不高,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上市公司股份在“新三板”挂牌后进行再融资的政策模糊,即使在“新三板”挂牌交易以后,不少公司可能根本没有获得融资机会,对其而言,在“新三板”挂牌交易更像是一种形式,仅仅是提高公司知名度的一种手段而已。由于不能大范围地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代办券商也因此无利可图,向机构投资者的推荐热情也因此大打折扣,由此可见,要推动新三板市场的建设,解决挂牌企业的融资问题是首当其冲的问题。(文章来自赢家财富网http://www.yingjia360.com)

  3.缺乏转板机制

  很多登录“新三板”市场的企业是冲着IPO而去的,或者是为登录即将推出的创业板而热身。近几年监管层强势打造“新三板”、创业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决心,让众多高新技术企业看到了曙光。但是发展的进度远远限不上市场的期银,时至今日,主板市场与三板市场之间仍然只有单行线,“新三板”市场挂牌交易企业进军主板市场的绿色通道还未见雏形,依然必须走IPO的路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园内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的热情。反观纳斯达克,内部形成了从传统意义上的主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到场外文易的三板市场等多层资本市场,越往底层企业效越多,形成有序的金字塔结构,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纳斯达克完稗的升降转板机制,所有企业都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实现优胜劣汰,由市场决定升降与否。由此可见,作为底层的“新三板”市场,意图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块重要拼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