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如何探究证券市场的造假产业链?

于2007年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以中成药为主业的紫鑫药业.在2010年搭上“人参”快车后.开始了令人瞠目的奇迹之旅。紫鑫药业用看似成真的谎言,用概念支撑在股市高额融资,利用概念在股市炒K线。四年来股价上涨了十几倍,其造假手法与当年的银广夏一样。然而纸包不住火,造假总有暴露的一天。但是,更严重的是造假在中国证券市场已经很普遍。在中国证券市场造假已经形成产业链了,从IPO包装上市造假再到上市后上市公司与机构联手坐庄操纵股价,已经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

如何探究证券市场的造假产业链?

首先,上市公司会计外部审计体制存在问题。目前由上市公司自已聘请审计机构的做法,难以保证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会计审计机构如果不配合上市公司造假,很有可能被解聘,上市公司会另请“高明”。紫鑫药业利用关联交易制造业绩.前几位客户业务所占比重很太,按规定,审计机构应该去追查这些客户情况,而且审计师和保荐人也有责任去追查这些客户,这些关联交易;本来很容易就能追查出来,问题是目前的外部审计制度扼杀了审计机构追查动力,甚至会产生帮助造假动力。其次,是基金治理的漏洞。2010年3月3日,紫鑫药业限售股上市,很凑巧,从2010年第三季度,基金们开始群起进入,到2010年底各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高达25.87%,由此也带动紫鑫药业股价翻了一番。谁能肯定其中就没有“主动”捧场行为?过去银广夏同样有基金重仓持有,怎么总有基金身影在问题股中晃悠?其实很可能就是基金治理制度漏洞在作怪,目前基民对基金管理人还缺乏强有力的约束,管理人拿基民的钱当“庄托”或作人情。其三,券商研报成为庄家操纵吹鼓手。从2010年底开始,包括长江证券.国海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连续发出10多篇关于紫鑫药业的研究报告,无一不是围绕紫鑫药业人参业务展开,诸如“人参奇货可居”、“利润高速增长”等字眼屡见不鲜,且均是“买入”“推荐"评级。一些券商研报已经成为庄家操纵市场释放的烟幕弹。其四,当前推进的股票发行市场化或已演变为“伪市场化”。紫鑫药业在2010年年底实行增发,杨录军作为唯一自然人显得异常醒目,紫鑫药业增发价正是以杨录军20.05元1股的报价所确定,正是杨录军的巨资认购促使了紫鑫药业得以高价发行较早前预案中的发行底价上浮77%左右。但据媒体报道,杨录军的钱款提供者其实可能就是紫鑫药业董事长郭春生。另外兴业全球基金公司获配900万股,从这个标本可以看出,当前所谓的股票发行市场化已经被利益主体严重篡改和扭曲.是披着市场化外衣大肆圈钱的“伪市场化”,而在“市场化”发行中,基金这个投资主体再次充当了并不光彩的角色。

紫鑫药业很可能并非个例,这些问题具有一定共性。当前,中小板.创业板民营大股东有的直接推高股价然后再减持收获暴利,成为市场最大庄家。有关部门不仅要对紫鑫药业进行深查,还应举一反三,开展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审计质量核查、基金投资运作核查等专项行动,要挑破会计造假,基金捧场投资或利益输送等脓包将市场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应担心影响市场稳定,就事论事,对其他类似问题藏着掖着,这样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将会大爆发。目前股市制度可谓千疮百孔,向我们昭示市场造假之猖獗中介机构之渎职,监管之形同虚设。在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中,所谓投资文化只能是投机心态的阴暗投影。对于造假者的纵容,已经使中国上市公司信用几乎全面丧失。因为造假.中国的证券市场迄今未能培育出微软苹果等伟大的上市公司;捞票就走的未世心态主导着中国证券市场。造假者得到了什么惩罚呢?几万元几十万元的罚款,给了造假牟利者足够的激励。他们测量出了造假的成本底线,从此胸有成竹。一家僵尸公司的存在,鼓励了千万家僵尸公司的茁壮成长,从银广夏到紫鑫药业,足够印证中国证券投资者与市场的痛苦,这样的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根本没有赚钱的可能,目前的情形下,投资大师的优势在于更敏锐地识别抄底逃顶信号,规避市场风险,找到极个别的黑马做短线在二级市场只能挣小钱。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