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健力宝李经纬是如何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健力宝李经纬的陨落

  健力宝李经纬的商业之路

  李经纬(1939年~ 2013年4月22日),1984年创立“健力宝”品牌;1990年,他与李宁合作建立了“运动品牌”。1990年创立“李宁”品牌;1994年,世界上第一颗以企业命名的星球被命名为“三水健力宝之星”。

  在中国经济舞台上整整18年后,健力宝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并在国内外闻名。1996年,创造了近60亿元的年销售额。

  在巅峰时期,健力宝贡献了三水市近50%的税收。当时,市委书记曾说:“三水人每次发100元,46元来自健力宝",没有健力宝,政府公务员的工资连发都发不出来。

健力宝.png

  健力宝之所以能突破枷锁,横空出世,是因为李经纬的思想和行动跳出了常人的思维。为了让世界了解健力宝,李经纬把目光投向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斥资25万元赞助了12支国家队。对于当时净利润不足5万元的三水酒厂,年产值只有90万元,李经纬把相当于酒厂几年利润的钱都赌在了大洋彼岸。

  在那一年的奥运会上,许海峰和李宁赢得了一战,女排以压倒性的勇气登顶,举国沸腾。女排姑娘们手中的健力宝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一篇名为《靠"魔水"快速进击?》在日本的花边新闻文章立即在世界范围内疯狂传播,健力宝一夜成名。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健力宝一无所有,一分钱也没赚到,甚至连他的名字和商标都没有完全确定。

  李经纬当时找人设计了一个非凡的商标,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想出了“健力宝”这个品牌名称,接着是工商注册,找易拉罐做包装,所有的工作都一气呵成。

  1997年成为健力宝的转折点,公司发展到顶峰,成为第一批“中国知名商标”

  李经纬在创建和掌管健力宝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同时,心中始终有一个结。也就是健力宝身份是国有控股,大股东是三水县政府。李经纬只是一个商业经营者。随着健力宝越来越大,利益交织下的矛盾日益突出。

  1997年秋天,曾经出名的李经纬,开始计划在健力宝上市,但未获批准。

健力宝饮料.png

  健力宝李经纬的陨落

  三水酒厂为了扩大规模,在资金开始在金融、媒体、房地产、科技等领域疯狂投资,后知后觉,大部分都在亏损,吞噬健力宝利润。

  由于三水市,的就业率,健力宝员工一直被要求保证当地人口占45%。三水人的裙带关系成了健力宝的中层骨干,干部们无法改变。李经纬一度非常无奈:“我的旧书很容易吃。”

  不可否认,早期李经纬的成功是靠敏锐的嗅觉和市场感知,但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缺乏管理经验和人才储备会直接导致更高的建筑和更快的倾覆。

  1996年是健力宝和李经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多米诺骨牌崩溃的开始。

  那一年,健力宝的销售额接近60亿,而李经纬未经授权花了10亿在广州建造了38层的健力宝大厦。

  三水政府曾建议李经纬不要去广州建新楼。政府给了一定的折扣,在三水买了一栋当地未完成的建筑,被李经纬拒绝。

  当时,健力宝的利税还不到5亿元。参与该项目的相关人士回忆道:“这几乎榨干了健力宝的移动资金,当时连员工的工资都几乎无法支付。"

  针对李经纬及其团队的各种报道纷纷传到县领导那里,李经纬坚持要把总部迁到广州,这完全激怒了三水县的领导人

  李经纬和三水县领导人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广州健力宝大厦已经建成,“健力宝”品牌大厦即将倒塌。

  此后,健力宝的所有新产品生产和投资促进项目都必须经过审批。在新项目上,政府不同意李经纬正在寻找的人,李经纬也不愿意看到政府正在寻找的人。

健力宝赴奥运会.png

  2000年左右,国企改革开始,三水新领导层决定出售健力宝,在众多利益相关方的竞争下,新加坡一食品脱颖而出,与三水酒厂签订协议:对方以3.8亿元收购健力宝100%股权。

  然而,在李经纬等管理层的强烈抵制下,加上国内舆论情况,新加坡一号食品无法交出健力宝的复杂账目,交易告吹。

  李经纬分三年向三水市政府支付了4.5亿元。

  但仅仅6天后,三水领导小组宣布将出售给国投(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在仓促的签约仪式上,三水市政府将健力宝75%的股份转让给浙江国头,并以3.38亿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名叫张海的年轻人。张海进入健力宝,后,他大肆宣传,收购团队,并准备了广州最豪华的餐厅。

  经过一系列资本流动和股权变革,健力宝的财政负担更重了。李经纬用了18年抚养了健力宝,并在9个月内上演了悲剧结局。

  本质上,敢于战斗、勇于拼搏的李经纬,是中国第一个将体育与商业完美结合的成功企业家,然而,他却一直在用刀尖舔血,性格太过强势,无法处理好政商关系。在国有企业僵化的体制和机制下,他终于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94年,世界第一颗以企业——命名的明星“三水健力宝之星”出现。我不知道它在守护谁,但至少它没有爱护李经纬。

  健力宝李经纬的辉煌与损落,也是一个个企业的缩影。就像之前,滴滴收购优步中国,滴滴的发展等,都是剪影。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