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2020开年看A股的三个怪现象

总有人事后诸葛亮说,2019年A股跑赢所有资产,你怎么不说2018年熊冠全球的也是大A股呢?但A股确实是谜一样的存在,特别在涨了30%以后,大部分人仍然想不通,为什么就涨起来?也想不通结构性行情怎么可以这么“结构性”,科技股动不动就“飙升”,金融股就一直死在地板上。

看着持票的欢天喜地,踏空的血压也像科技股一样在飙升。胆子大的老脸一红,默默往里推筹码,反正新成立的科技主题基金不少,胆子小的越来越焦虑:一天比一贵,进去接盘吗?

智信前不久组织了“新春展望:2020资产配置与产品布局”沙龙活动,请了诸多机构买方大佬共论2020年市场走势,坦诚说,几个怪现象大家也有谈到,拿出来和诸位看客共同探讨。

一、为什么目前经济有所好转?

过去几个月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是有企稳改善的,PMI回升,工业品价格也在回升,企业盈利其实也在改善,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属于一个持续减速的过程,但为什么在当下出现了复苏的迹象?

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的解释是:2017年底的时候,美国在不停的加息缩表,中国在认真搞金融去杠杆,打好金融风险防范攻坚战,到了2018年,美国对中国说:朋友!We need to talk!我们在贸易问题上!需要谈一谈!然后就谈谈谈谈谈谈,谈的大家都很紧张。

但是到2019年年底的时候,美国就开始连续降息、扩表,中国在流动性方面从“松紧适度”进入了“灵活适度”的阶段,可以认为是略有改善。同时中美还要签署第一阶段的协议,在这种大的背景下,全球环境出现了企稳改善,一点也不奇怪。

从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看起来比较支持这种解释,数据从2017年底开始连续20个月下降,到2019年8月结束下滑,连续几个月小幅回升。

二、股市的钱从哪里来?

从大环境来看货币增长环境放缓了,还有大量资金沉淀在房地产市场,整体来说流动性其实并不支持形成所谓全民关注的大牛市,还是属于存量博弈,股民自己玩得嗨。如果很看好市场,就会遇到这个老问题:增量资金从哪儿来?

近期有一个很热门的词叫“北上资金”,经常一块出现的词叫“强力扫货”。据媒体统计显示,自2019年四季度以来的北向通道正常交易的60多个交易日里,累计净买入额高达2000多亿元。2019年是外资配置A股的关键一年,当年以MSCI为代表的国际3大指数体系均已将A股纳入,其中MSCI在2019年11月完成对A股的第三次扩容。

在MSCI第三次扩容落地后,不少机构曾预测北上陆股通资金大幅净买入A股的趋势将告一段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陆股通资金扫A股的力度之后竟然没减弱,那么一个合理的解释可能是部分海外投资者比如主动型的基金,在提高自己在中国的配置比例,背后的逻辑是在可以预见到的5-10年内,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会是全球范围内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当然这应该是个渐进的过程,毕竟老外又不傻,看到“投资30余年!10年躲过6次暴跌!15年5000点跪求大家清仓!结果被骂了一个月!但是为了粉丝我都无所谓!这次我又来了!”之类的弹窗小广告就买买买了,估值高人家也不愿意接盘的。

三、为啥周期股这么纠结?

目前市场的看法比较一致,科技股被认为是一个主趋势,最近不停的涨。但问题是,这么涨,科技的估值已经不便宜了。另外,消费也不便宜了,还便宜的是金融周期股。也不是说科技股估值高就是贵的错(确实挺贵),也有不少人说少见多怪,看看美帝,20年科技长牛!主要是,还有便宜的周期股呢。

周期股这么纠结,当前市场主流看法是中国的经济处于比较稳定的下行趋势下,现在很可能是弱复苏。如果不认为经济是强复苏的话,金融周期股的持续性是不强的。春季躁动啊躁动,躁动一两个月可能就结束了。现在的投资者,都很机智,指数上看到3500,也许3300就落袋为安了,突出一个稳字,对不对?

还有一种投资思路就是可转债,有些观点认为可转债现在绝对的价格水平已经很高,溢价率也很高,在这样一个位置上,除非股票市场能够出现超预期的上涨,转债市场也不可能提供像2019年那么大的超额收益。但相对来说如果考虑到周期股是底部,偏周期行业的转债本身现在的估值也还行,在结构性上的机会还可以看看。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难道,说的就是还不贵的周期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