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识别买入 解读成长股的“遗传基因”

题主这个问题,如果按照常理思维来看的,要拿住一只股票,一般人会讲心态要好,还有些人会偏激一点说,卖了股票直接卸载软件,一年之后再看,虽然很有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太差。因为人性都是有弱点的,克服人性弱点,那是圣人的事情,我们都是普通人。

————前边扯淡,后面正题,这是分界线————


做股票讲究四个字:选、买、持、卖。我们现在讨论的:持;如何持有有一只股票,剔除人为臆想因素,你必须有客观的数据或者逻辑不断的去支撑说服你去持有,而这些客观的数据和逻辑从哪来看?个人建议可以参考一下:研报。

研报能带给我们什么?客观的数据,相对较为缜密的逻辑。来个数据统计吧。

  • 16年以来上涨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票,百分之九十都有五家以上的券商,基金等机构实地调研后推荐且价格都达到机构预期。
  • 16年以来上涨一倍以上的股票,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有十家以上机构实地调研后推荐且价格都达预期。
  • 机构调研频率明显加快,16年初每周机构大概能够出100份研报,现在的数据是每周500份左右。
  • 今年以来二级市场68%的股票是负收益,即10个股票7个浮亏,但90%的基金是正收益,10个基金里面9个是浮盈。

(以上统计次新股自开板之日起计算涨幅)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研报的价值正在逐渐被市场发现,市场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市场的扭曲程度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修复,从最近的金融监管就可以看出,构建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是国家战略,是政治正确。要相信管理层的决心和能力。

又重新回到主题,通过研报你可以知道,该公司目前的现状是什么,未来的发展状况怎么,财务数据怎么样,订单状况怎么样,股价有无上升空间,目标价位是多少。这里重点说一点,看研报,要多看几家机构的,不能一木成林。

举个例子,今年的大牛股,贵州茅台,从年初的326,涨到现在的650,涨幅近1倍,而从今年年初来是,与贵州茅台相关的研报总共150+,平均2天就有一片研报看好。所以先撇开结论的正确与否,至少客观的数据和较为严禁的逻辑会给于你持有的信心。

有很多朋友炒股喜欢听小道消息,研究游资动向,看忽悠人的书;但是你知道大佬在做什么吗?作为金融圈的圈内人,朋友不能说多,但也不少,我和很多机构和私募大佬交流过。他们都是基于宏观环境定产业(行业),基于产业定个股,基于价值的尺度和市场的氛围确定买卖点。而所谓的民间高手,所谓的名嘴老师就凭一张K线图,一套技术战法就能大吃四方,笑傲江湖。

先说这么多,观点仅供参考,参考,参考。学习交流、交流、交流之用。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识别买入 解读成长股的“遗传基因”

  随着市场的大幅调整,估值风险也逐步释放,市场上又有了看好成长股的声音。那么在风吹草低之后,如何才能寻找到真正具有成长性的"牛股"呢?  在剖析了历史上350只纳斯达克成长股样本后指出,这些成长股具有6大成长基因,而这些基因具有跨越国家、行业疆界的普适性,不仅适用于国内的上市公司,也能够帮助投资者反推,并寻找出成长股。  从政策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成长股的爆发呈现出较为明显的行业轮动的趋势。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间,成长股的诞生必将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国民消费的升级,在当前背景下,其机会也主要集中在与三中全会密切相关的主题板块之中。  从概念上看,如果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能在资本市场得到提前认可,那么孵化期的概念股也能成为成长股。这样的个股主要潜伏在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行业。但出于谨慎性的考虑,投资者可以关注业绩初步释放的孵化期股票,或者当前主业有支撑、未来赢利点想象空间大的股票。  在企业自身建设方面,成长基因还有以下两点:一是创新,只有创新的可持续性才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关键。一部分企业通过创新不断升级的产品如高端制造、化工原材料等,另一部分企业通过创新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消费电子等;二是企业规模,因为行业内相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能够通过规模优势获得持续成长。其中,扩大生产规模能够降低平均固定成本,适用于汽车、机械、光电以及家电配件等行业;拓展渠道规模能够增强品牌辨识度或降低运营成本,适用于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物流等板块;而释放业务规模可以分摊每单业务的风险,适用于矿石开采、油气开采等行业。  此外,对于具有较高成长性的企业来说,往往能以平台效应带来规模非线性式的扩张,如TMT新兴产业;而锁定老客户也是企业成长的关键因子之一,只有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带来强大的客户黏性,才能赋予企业较高壁垒的先发优势。主要涉及医疗器械、医疗服务、软件行业,金融服务业等。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