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算年报中的环比数据
首先谢邀!本人没有去过韩国,也不知道目前中国还有多少人去韩国旅游。但有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会有一群人把个人利益摆在第一位。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事一定回去做,这个也无可厚非。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大笔钱放在你面前你会不要么?况且现在中国还没有到达国难当头的时候。抵制归抵制,但也不能限制个人行为。毕竟在目前中韩关系很敏感的时候,只要不像前一段时间以团体行为高调旅游韩国还打出了政治性标语的事件。我想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此时此刻大家不妨冷静下来回想一下。汶川大地震时,我们国家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感人行为。再跟现在去韩国旅游购物的人相比,这些人在比例上才占到多少。中国几十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不可能个个都爱国。我想假如中韩真的开战了,咱们中国的老百姓还是会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的祖国的!
在大家愤慨韩国污蔑中国运动员、暴力驱赶中国渔民时,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谩骂。其实把韩国的历时拔出来看一看就明白他们为什么会这么做。在古代,韩国是中国的附属国。在近代韩国是日本的殖民地。他们的历时是屈辱的,是可怜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冲击。于是对待国际关系也是拼了命要强来证明自己的强大,不好欺负。首先从国家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大韩民国”!在这个地球上大家可以搜一下,凡在国家名字上用上大的,基本是国土面积很小的。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叫做自卑!但这个自卑的国家确没有从正确的角度来提高自身的强大,只是一味的通过往自己脸上贴金来显示自己莫须有的强大,这种通过自大来掩盖自卑的行为确实是十分可笑。由此看出这个国家的政治还处在幼儿园时代。也就会有标题中说的,免税店生意好了点就感觉国家经济复苏了,小国战胜了大国。当然就会沾沾自喜了!算算年报中的环比数据
年报财务数据的对比项目中,投资者能够清晰看到的,只有同比数据,也就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的数据,然而却没有出现环比数据(第四季度数据,以及四季度与三季度的数据之比)。同样,在上市公司半年报和季报中也没有列示这一数据。
事实上,在评估上市公司发展趋势、判断拐点方面,环比数据的敏感性与及时性,都要超过同比数据。因此,投资者需要自己动手计算环比数据。
60日均线与5日均线
同比与环比都是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其差别在于基期选择的不同,而基期选择不同,会使比较产生不同的效果。
事物总有两面性,同比、环比各自的优点也决定了各自的局限。同比准确性相对高,但时效性却差,特别在趋势反转时,反应太慢。具体到上市公司,则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同比看,公司发展势头不错,但从环比看,却发现增长势头已经放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者下降。
环比的问题在于,由于间隔短,一些短期的波动,暂时的小变化,会影响对大趋势的把握。具体到上市公司,可能有这样的现象:从环比看,虽然增长势头有下降趋势,但却是新产品市场开拓期遇到的正常困难,甚至只是由于财务结算周期的原因,形成正常波动。
事实上,同比与环比的关系与股票价格均线中60日均线与5日均线的异同很相似(也就是长期均线与短期均线的异同)。各种均线的着眼点不同,各有用处,也各有局限,比较好的方法是组合使用。
连续两个季度
当然,因为某些企业的经营有季节性,环比的局限性则相对较大,但这不能掩盖其敏感性的优势。比如说,对那些生产经营季节性不明显的上市公司,如果环比出现大幅下滑或增长,就需要引起投资者注意。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环比的局限性,我们引入这样一个概念:从连续两个季度的环节数据看问题。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则可初步判定其经营出现了颓势,这种判断有其内在合理性。因为,极少有公司会由于季节性等客观原因,连续两个季度出现难以避免的下滑。毕竟,两个季度已经长达半年时间,这个时间跨度在很大程度上足以滤平短期波动所造成的,对长期趋势判断形成的干扰。
我们以2007年第二、第三季度为例。在这两个季度中,业绩连续呈现环比下降的公司只有58家,而第三季度业绩环比下降的公司却多达488家。考察这58家公司,绝大多数都是经营出现颓势,而并非客观性原因。事实上,国际上对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期的公认判断标准,就是连续两个季度GDP出现环比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考察连续两个季度环比表现的有效性。同理,当一家上市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业绩出现环比上升,则说明其很有可能走出了衰退期,或者处于加速上扬期。
最近12个月
环比是对上市公司单季度财务数据的充分利用,而另一个利用单季度财务数据的方法就是:最近12个月。
大家在看券商的上市公司研究报告时,有时在财务指标旁会看到这样一个注释:TTM。 TTM (Trailing Twelve Months的缩写)的含义就是最近12个月。
为什么要引入这样一个概念呢?刚才我们讲过,同比数据的时效性太慢,而季度环比数据的“噪音”又过大,虽然引入了连续两个季度的概念,但时效性上,还是不能完全令人满意。而TTM的出现,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弥补这个缺憾。
TTM数据是一个滚动概念,每个季度都会不同。虽然它的起始点会发生变化,但却始终包括有四个不同的季度(1、2、3、4; 2、3、4、1; 3、4、1、2; 4、1、2、3),虽然这四个季度有可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自然年度,但仍然弥补了上市公司季节性的客观差异所造成的影响。
这样一来,相隔两个季度之间的TTM数据比较时,其采样中总会出现3个季度的重合,1个季度不同。正是由于加入了3个重合的季度,则使这种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过滤掉小波动,进而更加客观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
以图1为例,如果单看A上市公司09年第一季度的同比数据,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加66.7%,这个数据很可能夸大了上市公司的增长趋势,毕竟09年一季度的环比增长率为零,除非存在如季节性等客观因素,环比增长率为零,至少说明该上市公司的增长趋势已经放缓。但09年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为零就反映了上市公司经营的真实表现吗?应该说,也不客观。毕竟,纵观5个季度的表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上了一个台阶,虽然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不理想,但很可能处于“平台整理期”,尚不能就此得出经营出现颓势的结论。相比较而言,主营业务收入TTM的环比为12%,很可能更加客观。
图1
TTM数据的第二个好处,是中外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在我国,按照规定,所有企业都以自然年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但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就不同,那里的企业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适合自己的会计年度。一般而言,这些上市公司会将会计年度的起始点,定在经营活动相对平淡的时候,因为此时各项会计数据的变化较小,也便于会计师进行审计。
由于会计年度不同,在各个上市公司之间进行年度数据比较就缺少更加有效的可比性。因此,引入TTM数据,就使各上市公司之间的数据比较更加便利。如果投资者习惯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行业上市公司间进行比较,最好使用TTM数据。
注意可比性
值得提醒的是,无论同比抑或环比,都要考虑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是不是发生过根本性变化。如果存在这种变化,那么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就大大降低了。
比如说,如果上市公司增加了新股,或者进行了大规模并购,又或进行了重大资产重组,都会使不同期间数据的可比性大大降低。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比较时,务必首先确认上述问题。(作者袁克成)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