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大咖有话说 | 如果欧洲天然气断供 全球化工或将遭遇严重的供给冲击

当地时间3月31日,俄总统下“断气”通牒称,从4月1日起,“不友好国家和地区”购买俄天然气须以卢布支付,否则俄方将认定买方违约,并中断天然气供应。对此,以法德为首的欧洲国家明确表示“他们绝不会用卢布支付天然气”。当前“卢布结算令”已然生效,但俄天然气仍源源不断输送至欧洲,克林姆林宫对此表示,4月1日之后交付的天然气款项将在4月下半月或5月支付,这是俄方没有立即中断对欧天然气供应的原因。因此未来一旦欧洲坚持不采用卢布结算,那么俄方仍然有对欧中断天然气供应的可能。天然气是欧洲化工行业重要的原材料和能源来源,一旦欧洲天然气断供,短期内在化工生产中无法被替代,那么对欧洲乃至全球化工行业将造成严重的供给危机。

天然气是欧洲最为依赖的能源之一 俄气占欧盟天然气进口总量的45%

天然气是欧洲最为依赖的能源之一,2020年天然气占到欧洲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25%(见图1),仅次于石油的34%。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并拥有庞大的出口管道网络。而欧盟天然气主要依赖进口,俄罗斯是其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45%,占其总天然气消费量的近40%。

在欧洲的主要经济体中,德国约5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意大利这一数据的占比为46%,法国对俄罗斯依赖程度相对较低,前者近25%的天然气由后者供应;芬兰、塞尔维亚和拉脱维亚等国90%左右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则完全依赖俄罗斯,例如北马其顿和摩尔多瓦。

俄罗斯一旦中断天然气供应 欧盟短期很难找到替代

当前欧盟正致力于摆脱对于俄化石能源的依赖,其计划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多元化进口天然气气源,二是加速能源转型,提高能效,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美国之前声称将加大对欧天然气出口,并且在当地时间3月25日,与欧盟达成了大额天然气交易,欧盟将在今年年底前向美国购买至少150亿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但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对欧盟来说是“杯水车薪”,美国提供的150亿立方米天然气仅可以解决欧盟大约10%左右的天然气需求。另外,运输条件的限制也将制约美国对欧输送天然气。由于德国等欧盟国家长期进口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这些国家缺乏用于接收液化天然气的基础设施,而这些基础设施从批准到建设需要1-2年的时间。此外,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条件较为苛刻,需要用专门的LNG运输船(在-162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的专用船舶),LNG船技术要求高,建造难度大,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船厂能够建造。并且因其特殊性,目前普遍采取订单式建造,当前的LNG运输船主要都是在为中日韩三个国家运输液化天然气,这些船只都是锁定长期合同,短期内根本无法抽身。

除了美国之外,卡塔尔也愿意增加对欧天然气供应,但其大部分液化天然气出口与长期合同挂钩,已经被牢牢锁定。其能源部长曾表示,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只有约10-15%可以转移欧洲,其中大部分已经与亚洲国家签订合同。

此外,从进口成本来看,放弃实惠的俄管道天然气转而购买高价的液化天然气,欧洲也要付出更多的成本。

欧洲在全球化工品供应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 天然气断供或将造成供给冲击并引发价格上涨

欧洲化工产业发展成熟,在全球化工品供应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如下表所示,欧盟的重点化工品在全球的占比大多在15%-25%之间,这其中酚酮及MDI、TDI等聚氨酯原料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较高,特别是许多产品的龙头企业都聚集于此。一旦这些企业因天然气中断而导致生产受限,那么欧洲地区的供给将受到显著的影响,并且将通过价值链传播到下游的各个环节。

当前全球化工品贸易一体化程度较高,局部的供给短缺或将引发全球货物流向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欧洲供给的减少,其他地区去补充欧洲市场需求,从而造成第三方国家进口货源的减少,并且形成新的供应缺口造成区域性供需格局的破坏。这一幕曾在2021年年初美国寒潮期间发生过,彼时由于美国供给的下降,导致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从而造成了全球主要化工市场普遍出现了供给紧缺的情况,从而引发了价格的显著上涨。如果一旦欧洲天然气出现断供,从影响周期上来看显然要大于美国寒潮的影响。

原油和天然气是欧洲化工品生产的主要原材料及能源,在当前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显著上涨,且短期维持高位的预期下,欧洲化工品生产成本明显提升,从而带动全球化工品价格曲线上移。此前全球最大的PMMA生产商罗姆化学(原赢创德固赛)、盛禧奥、科腾等大幅上调了各自主要产品的价格,此外鉴于欧洲的天然气成本空前上涨,科腾法国工厂生产的聚合物不得不征收额外的能源附加费。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近年来产能的快速扩张,整个化工品供给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产品对外依存度降低,并且出口呈现了明显的增长趋势。如果欧洲因天然气断供造成化工品供给收缩,对于中国基础化工品的出口将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不过由于欧洲市场的REACH认证体系,进入门槛颇高,预计部分化工品的增量或以欧洲外围市场为主要目标。此外,当前中国化工市场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高端化工品、特种化工品进口依存度依然较高,欧洲作为全球石化的“三个强极”之一,整体技术水平高、企业竞争力强,在化工新材料、特种化学品等高端材料和尖端产品中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因此欧洲化工行业潜在的供给冲击对于我国上述产品的进口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