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三方面入手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原标题:每经热评:传统制造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可从三方面入手
每经特约评论员 陈雨墨 王颖晖
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如何推动传统制造业积极融入“双碳”发展战略,加快绿色转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发现,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绿色转型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影响绿色低碳转型的深入开展。
第一,企业绿色转型动力不足。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其转型成本的制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存活,只能将短期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从而忽略了环保的概念。另一方面,企业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给企业推动低碳转型设置了障碍。以公开披露的某集团公司为例,若按国家标准排放污水,需要投入2亿到3亿元购置污染物处置设备等,且每年设备运转费也高达1亿到2亿元,这必将耗费企业大量资金而使企业利润降低。很多制造企业在权衡治污成本后,往往缺乏对绿色转型进行投资的动力。
第二,企业绿色转型模式不清晰。制造业企业无一例外地与国家经济发展和民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们的绿色发展不仅是贯彻实施中央决定部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然而,不少企业在其官网声称要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但并未真正将口号付诸行动。企业的绿色转型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深入思考如何将企业自身利益与社会大环境和国家政策进行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协同。
第三,企业绿色转型技术能力不足。不少企业在绿色转型的技术创新方面存在根基薄弱的问题,同时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相关的激励政策尚未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是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的主要途径。但当前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依然滞后,制约了企业的绿色转型。数据显示,在东南沿海城市具有代表性的2608家制造业企业样本中,89%的企业处在绿色转型升级的探索阶段;8%的企业处于实践阶段,对重要核心技术装置和主要业务实施绿色低碳改造升级;仅有3%的企业处在绿色转型深化发展阶段。企业虽迫切希望利用技术创新的手段实现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升级,但由于企业存在着转型资源匮乏、人才缺失、数字化技术运用程度较低等问题,从而导致“转型难”“转不动”等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企业要提高绿色转型的主动性。在“双碳”提出的背景下,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低碳发展能力,因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将社会责任竞争力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公司整体战略,减少对眼前利益的关注,绿色转型前期需付出的成本较高,但放眼未来必将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收益将得到保障。首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和碳排放现状,完善碳排放监测体系,参与国家碳交易试点建设,制定企业内部相应的低碳发展政策;其次,要充分发挥各个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积极开展绿色标准评价;最后,强化政策宣传,引导企业内部员工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支持环境保护措施的实施和发展,用“碳信用”和“碳足迹”鼓励内部员工低碳出行,用浮动奖惩措施鼓励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将节能减排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部门和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开创低碳节能新局面。
其二,企业要主动探寻适合自身的转型模式。企业实行绿色转型需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企业与社会、企业与自然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关系,以达到“三方平衡”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企业应加大与政府部门的交流,寻求相关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其次,企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优势,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合作,推进技术改革和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专特新”产品,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技术,培育企业自主绿色品牌;最后,企业还可利用自身优势,扩大经营范围,改变发展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力争走出一条多元化、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其三,企业要利用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推进绿色创新是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发展的迫切需要和基础。近年来,根据国务院工作部署,《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性文件相继出台,企业要利用数字化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绿色发展新动力。围绕“双碳”发展目标,企业可以聚焦科技创新,将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将“制造业”转化为“智能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绿色制造与管理,推动互联网与企业融合发展,最终提升企业绿色低碳生产水平。
(作者单位系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