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国信策略】“政策+主题”持续催化,产业变革正当时

推广新能源车是双碳愿景下的重要发展路径。全球范围内 100 逾个国家发起“碳中和”承诺,中国作为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占全球30%以上的主要碳排放经济体,从“达峰”至“中和”我国任重道远。节能角度上,新能源车相较燃油车优势显著,能源结构持续得到优化。销售端看,新能源汽车 5 月销售 44.7 万辆,同比增长 105.2%,1-5 月的累计销售量超过 200 万,同比增长达到 111.2%。从渗透率看,5 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 24.0%,1-5 月亦超过20%。去年下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近6个月移动平均渗透率已来到了从放量起步向持续高增的关键点位,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产销双旺,渗透提升”的格局具备一定的持续性。

政策端暖风频吹,新能源车市场前景广阔。国务院、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在政策领域暖风频吹,顶层设计上持续颁布相关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持续颁布补贴政策,积极发放消费券,刺激新能源车购车需求。伴随整车免税类补贴走向辅助位,配套设施及动力电池相关政策或将进一步塑造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曲线。

“数字经济”+“能源革命”稳保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限。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示范推广阶段、推广应用阶段、量质兼顾阶段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与“能源革命”是“十四五”的重要发展主题,新能源汽车作为两者交集,是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的关键一环,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限均有保障。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投资价值分析: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电力设备、汽车和有色金属权重占比最大,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介于沪深300和中证500之间,十大重仓股今年以来业绩表现出色,北向资金持仓比例稳定彰显信心。整体法口径下,指数成分成长性好,近年来盈利能力较强。指数表现长期优于主要宽基指数,动态估值处于合理区间。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 ETF(代码:515030)是华夏基金于 2020 年 2 月 20 日成立的以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为目标的 ETF 产品,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目前华夏基金管理的基金数量为 322 只, 总规模达 10410.96 亿元,其中在管的上证 50ETF、芯片 ETF、5GETF、新能源车 ETF 在同类 ETF 中均具备流动性和规模优势。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ETF 产品表现受风格 切换影响等。

顶层设计:推广新能源车是双碳愿景下的重要路径

积极推进双碳目标建设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共性

中国作为全球主要碳排放经济体之一,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占全球30%以上。二氧化碳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碳消耗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从绝对数量上看,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98.93亿吨,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31%,排放总量约为美国的2倍,欧盟的3倍。从人均排放量看,在工业化的急速演进下,我国人均碳排放量已超过欧盟,但仍低于美国的人均水平。2015年后,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和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的占比几乎持平,但相较美国、欧盟等经济体近几年的下降趋势,目前我国的碳排放水平仍处于拐点未至的阶段。

全球范围内100逾个国家从立法或政策层面发起“碳中和”承诺,从“达峰”至“中和”我国任重道远。截至2022年6月,全球已有超过100个国家从立法或政策定调层面发起“碳中和”承诺,其中中国提出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40年内实现“碳中和”。相较于201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的欧盟、美国和日本,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仅有30年时间,比上述主要发达经济体少了近10年,可谓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本身看,中国主动承诺短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既体现了我国的在环境与气候问题上的大国担当,也表明了我国向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信心与决心。

新能源车有效优化能源结构,“双碳”支持下或迎爆发期

节能角度上,新能源车相较燃油车优势显著,能源结构持续得到优化。从百公里耗电/耗油量出发,目前国内传统燃油车综合工况油耗约为6.5L/100km,百公里能耗为219MJ/100km;新能源车综合工况电耗为13kWh/100km,百公里能耗为91MJ/100km,相较传统燃油车,新能源车在能耗控制上优势显著。近五年来全球、国内燃油车能耗在石油消耗中的占比区间分别为20-25%和28-35%,而电车能耗占总发电量之比小于1%,新能源车在优化能源使用结构分布上,亦存在显著优势。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速,产销双旺格局不改。根据中汽协2022年月度数据,新能源汽车5月销售44.7万辆,同比增长105.2%,1-5月的累计销售量超过200万,同比增长达到111.2%。从渗透率看,5月新能源车的渗透率达到24.0%,1-5月亦超过20%。我们乘用车6个月移动平均销量和新能源车6个月移动平均销量作为观测口径,截至2022年5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已达22.81%。以近一年的趋势看,近一年是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的强抬升阶段,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从2021年6月的11.29%爬升至2022年5月的22.81%,且期间渗透率逐月增加。参考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情况,2009年起,智能手机进入了渗透率高速增长期,当时智能手机的渗透率约为15%。智能手机作为移动通信设备的引领者与变革者,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领域的引领者与变革者,两者在产业周期中的发展路径存在相似之处。从移动平均口径的渗透率看,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来到了从放量起步向持续高增的关键点位,预计后续新能源汽车产销双旺,渗透提升的格局具备一定的持续性。

催化因子:政策暖风频吹,新能源车市场前景广阔

顶层设计上,国家多部委颁布相关政策提振市场信心

国务院、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在政策领域暖风频吹,顶层设计上持续颁布相关政策提振市场信心。2022年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提出要进一步释放汽车消费的潜力,通过活跃二手车市场、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完善平行进口车政策三条路线的发力实现。在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方面,重点提出考虑当前实际情况,研究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年底到期后的延期问题,破除新能源汽车市场地方保护,通过政策端的提振将新能源车涨价潮对消费的抑制降到最低。5月的国常会进一步部署了稳经济的一揽子措施,其中汽车领域阶段性免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万元,同样提振了市场的购车需求和消费信心。

今年6月1日,工信部先后公示了《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五批)和《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九批),具体情况如下:

《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五十五批)中,新能源汽车共列入201个车型,其中纯电动汽车170个(包括41个乘用车、18个客车、24个货车和87个专用车车型),插电式混动汽车 19个(包括9个乘用车、2个货车、2个客车和6个专用车车型),燃料电池汽车12个(包括5个货车和7个专用车车型)。

《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三十九批)中, 新能源汽车共列入 127 个车型,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6个;纯电动商用车 105个;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8个;燃料电池商用车8个。

从上述两份目录的每月更新情况看,纳入的新能源车型日渐丰富,同样反映了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的良好发展格局。

地方政策端,多地补贴+下乡政策持续刺激新能源汽车购买力

疫情期间,各地持续颁布补贴政策,积极发放消费券,刺激新能源车购车需求。5月以来,多地持续出台汽车补贴政策,包括大部分新能源车和少量传统燃油车,从政策分类看,包括消费补贴、置换补贴和税务减免补贴三类。结合政策自身的额度限制,部分当前有效的补贴发放政策预计将在6-7月截止发放,部分则将持续到年底,这将一定程度上刺激当下的购车需求,对冲因疫情原因导致的汽车消费受损。

新能源车下乡活动开启,三四线城市消费场景有望进一步打开。为贯彻《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工信部、农业部、商务部和能源局于今年5月共同颁布了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知,包括比亚迪、广汽丰田、上汽集团等26家车企及旗下70余款新能源车参与到本轮的下乡活动中,预计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肃等地的多个三四线城市都将成为下乡活动的举办地。新能源车下乡活动的开展,有望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企的品牌力,为旗下明星产品树立良好口碑,同时进一步提振三四线城市的新能源车消费。

产业政策上,配套设施及电池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车发展

伴随整车免税类补贴走向辅助位,配套设施及动力电池相关政策或将进一步塑造新能源车产业发展曲线。充电桩方面,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意见》,提出2020年满足500万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2021年《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要求新建居住社区落实100%固定车位预留充电桩建设安装条件。一系列充电桩相关设施的促进下,充电桩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12.6亿元上升至2021年的超60亿元,年复合增速超过40%。动力电池方面,相关政策从产能规模、安全标准和回收管理三个角度为动力电池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产能规模上看,政策驱动下动力电池装机与出货量持续增长,疫情并未对出货量造成过大扰动。安全方面,政策持续监督下,2020年至今新能源车火灾事故率仅为0.0026%,远低于传统燃油车的0.01-0.02%。与此同时,各地均已按照要求着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回收的规范性或在近期有较大提升。

产业现状与展望:“数字经济”+“能源革命”稳保新能源汽车上下限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政策+技术+特斯拉”多重因素叠加,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根据国信证券汽车组划分,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

1)示范推广阶段(2009-2012 年),启动“十城千辆” 工程及新能源汽车专项规划,新能源汽车进入起步期

2)推广应用阶段(2013-2015 年),2013 年将推广应用城市扩大到 39 个城市和城市群、将推广车型聚焦于新能源汽车,叠加特斯拉扭亏为盈,带动 2014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超预期

3)量质兼顾阶段(2016-2018 年),2016 年重新调整补贴政策、2017 发布双积分政策、2018 年提高补贴技术要求,由于政策处于调整期,行情可持续性较弱、超额收益较差

4)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 年至今),2019 年产业发展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出现 10 年来首次同比下滑。2020 年国家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延续到 2022 年底、特斯拉全球产能扩张,新能源汽车开启高质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行业凭借超 10 年的发展经验,国内已孵化出极具竞争力的龙头,“补贴退坡后双积分政策+电池技术+特斯拉国产化、扩产能”,新能源汽车指数有望继续保持超万得全 A 指数的高涨幅态势,实现超额收益

当下新能源车消费结构向C端倾斜,需求驱动车型产品力提升

新能源汽车发展逐渐与补贴政策脱敏,补贴退坡无碍景气度上升。出于对能源体系、工业发展等方面考量,2012年定位于国家级战略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被推出,在长达8年的补贴政策、路权导向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推动下,产业链由零发展雏形初显。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在从“普遍补、大额补”慢慢转向“定向补、缓退坡”,补贴力度连续5年收窄。在补贴持续退坡的过程中,行业景气度由于需求支撑不降反升。

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供给市场向需求市场过渡,消费结构更加均匀。2015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补贴驱动下A00为王”、“运营需求拉动A级车发展”、“自主需求拉动SUV及中高端车型上量”三个阶段。伴随国内疫情的稳定与经济的平稳恢复,长途远距离出行市场缩小,同城日常代步需求与居民消费水平上升,A00级车型作为性价比较高的代步车,在新能源汽车销量结构中仍占关键一环。2020年以来,自用需求接棒营运需求,车企愈发重视电动车消费者体验,更多聚焦于新技术的体验感,智能化功能设计的中高端车型应运而生,中高端新能源汽车消费上升。从21年销量数据看,轴距更长、车内空间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B级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占有率达19%,新能源车的消费结构趋向均匀。

向后看,“数字经济+能源革命”双轮驱动稳保新能源汽车上下限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具备“纵向延伸长,跨界融合宽”的特质。从产业链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上游原材料及零部件、中游整车、下游充电配套及后市场服务。相较传统汽车,新能源车产业链参与主体更丰富多元,网状生态的特点更为突出,上中下游的各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的阶段性关键变量。

技术角度切分产业链,电驱系统、智能网联方向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由于目前我国大部分汽车研发用的设计与模拟软件、车规级计算芯片、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元器件短板成为产业健康发展的短期拖累项。目前部分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智能网联环节的核心系统部件及总成,仍以外资占主导。伴随国内企业研发端的持续投入,我国在上述高壁垒赛道有望实现稳步追赶、扎实提升。

新能源汽车是“数字经济”与“能源革命”两大“十四五”重要发展主题的交集领域,是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的关键一环,在此背景下产业上下限均有保障。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将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在整车研发、生产、销售、后市场服务等环节持续变革,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革命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的总体目标是“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汽车的权重将日益提升。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节点,以关键技术创新为牵引的模式将持续支撑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数字孪生城市等产业数字化概念的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和“能源革命”作为“十四五”时期的两大主题,在政策端持续驱动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下限均有保障。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聚焦龙头,跟踪紧密

指数编制基本情况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发布于2014年11月28日,该指数选取A股市场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的股票,包括锂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整车等,当新能源汽车相关的股票超过80支时,对股票按照过去一年的日均总市值进行排序,选取排名前80的股票作为指数样本。这一指数完整覆盖新能源汽车上中下游全产业链,既能够紧密跟踪产业链的整体表现,也反映了各细分行业龙头的整体情况,是紧密跟踪新能源车链并分散持股集中风险的有效途径。

指数成分行业分布情况

综合数量和权重占比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行业分布如图14所示,截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共有50只,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包含电力设备27只、有色金属10只、汽车5只、机械设备3只、电子2只、化工2只、家用电器1只,行业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权重分布如图15所示,截至2022年6月24日,以申万一级行业为观测口径,电力设备、汽车、有色金属行业权重占比位居前三。其中,电力设备权重占比为56.4%,汽车权重占比为21.2%,有色金属权重占比为13.9%,其他行业权重占比均未超过5%。

指数成分市值及重仓股分布情况

中证新能源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呈哑铃型,平均总市值为1039.23亿。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市值分布如图15所示,截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50只成分股整体市值分布呈现哑铃型。其中,1000亿以上的成分股共有11只,300亿以下的成分股共有17支,两者占比之和接近60%。

截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平均市值为1039.23亿,大幅低于沪深300指数成分的1720.33亿,高于中证500的250.25亿和中证1000的121.84亿。从自由流通市值口径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平均自由流通市值为552.47亿,接近沪深300指数成分的637.33亿,远高于中证500的119.76亿和中证1000的59.79亿。

中证新能源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分布较为集中,表现显著优于宽基指数。

如表5所示,截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分别为比亚迪(13.38%)、宁德时代(8.47%)、恩捷股份(6.47%)、汇川技术(6.24%)、天齐锂业(5.64%)、赣锋锂业(5.31%)、华友钴业(5.12%)、亿纬锂能(5.06%)、先导智能(2.95%)和璞泰来(2.48%)。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达61.08%,整体集中程度较高。

从行业分布上看,前十大重仓股行业分布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电力设备(5只)和有色金属(3只)。具体到细分行业上,半数以上重仓股涉及到锂相关产业,包括金属锂、锂电池和锂电专用设备。截至6月23日,今年以来前十大重仓股表现优秀,平均收益为3.59%,显著优于沪深300(-11.04%)和万得全A(-11.00%),十大重仓股相较上述宽基指数均录得超额收益。

指数成分流动性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陆股通持股市值及占比维持稳定。近年来北上资金广收各类投资者关注,自2021年6月起,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的陆股通持股市值始终维持相对稳定的态势。近三个月来,陆股通持股市值从2311.7亿元增加至3260.3亿元,与指数涨幅接近。从比例上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的陆股通持股占比在2021年下半年小幅上升后,于2022年保持稳定。截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的陆股通持股占总市值比为6.27%,表明了北向资金对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股相对坚定的信心。

基本面情况:成长性好,盈利能力强,当前估值相对合理

整体法口径下综合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成长性较好。根据wind一致预测数据显示,整体法口径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2022年的预期营收和预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042亿和1324亿,可比口径预期同比增速分别为77.43%和101.15%。从近几年的趋势上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净利润自2020年开始完成爬坑,近两年同比增速位居高位,具备较好的成长性。

估值角度看,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成分当前估值处于相对合理区间。图20展示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24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的PE(TTM)走势。可以看到,指数当前的PE(TTM)为62.06倍,处于2018年以来的历史53.45%分位点。2021年7月至今,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动态估值持续回调,目前处在相对合理的区间。

指数业绩表现:业绩长期表现较好,成长风格下表现更佳

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净值变化如图21所示,自2018年以来,该指数相对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均有较好的历史业绩。自2022年4月26日以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涨幅达63.21%,远高于沪深300(16.14%)、中证500(21.67%)和中证1000(31.16%)。在市场风格偏向科技成长的情况下,中证新能源指数往往具备更大的弹性,拥有更好的表现。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515030)

产品介绍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代码:515030)是华夏基金于2020年2月20日成立的以跟踪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为目标的ETF产品,基金经理为李俊先生。该产品基本情况如表6所示:

基金管理人分析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9日,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成立的首批全国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和成都设有分公司,在香港设有子公司。华夏基金是首批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批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QDII基金管理人、境内首只ETF基金管理人以及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人,是业务领域最广泛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优异的管理能力是华夏基金的最大优势。截至2022年6月24日,华夏基金管理基金数量为322只,总规模达10410.96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104只,规模为2640.53亿元,占比达到25.36%;混合型基金102只,规模为1794.25亿元,占比达到17.23%;债券型基金61只,规模为1974.30亿元,占比达到18.96%。目前华夏基金在管的上证50ETF、芯片ETF、5GETF、新能源车ETF在同类ETF中均具备流动性和规模优势。

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经理经验丰富。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基金经理李俊,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工商管理硕士,在管基金19只,管理基金规模为314.27亿元。自2008年12月加入华夏基金后,李俊曾任数量投资部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等,2020年2月起任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

风险提示:市场环境变动风险,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ETF产品表现受风格切换影响等。

分析师:王 开 SAC执业资格证书编码:S0980521030001

联系人:陈凯畅

本文转载自国信证券2022年6月25日的研究报告《华夏中证新能源汽车ETF投资价分析:“政策+主题”持续催化,产业变革正当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