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纯碱供给需求分析 现货价格呈震荡偏强

纯碱:需求预期支撑,市场环境好转(一)需求端:光伏概念爆发,需求预期良好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碳达峰”、“碳中和”被提高到国家级战略而引人注目,中央经济工作会部署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就包括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1年两会,更是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会议中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要达到这一战略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节能减排,根据中国碳排放数据库的数据显示,当前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部门是火电燃料部门,占比达到近45%,而火力发电又是目前社会发电的主力承担部门,火力发电占全社会发电的70%,煤电装机量更是达到49%的比例。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提出到2060年前煤电装机全部退出,而以中国的现状来看,能够取代煤电装机的就是大面积铺设光伏装机与风电装机,由此可见光伏市场前景巨大。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的封装材料,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国内乃至全球在政策端的调整,有力助推了光伏产业的发展,2020年下半年,光伏压延玻璃迎来了黄金时代,产品价格不断攀升增厚了行业利润,在产能修订稿方案公示后,不仅信义、福莱特等传统光伏企业计划提速扩产,福耀、旗滨、金晶等浮法玻璃企业意向进入光伏玻璃行业,中石化等企业也陆续开始布局光伏玻璃产业,光伏玻璃产能即将迎来高速扩张期。截止到2020年,国内光伏压延玻璃67座窑炉,其中在产窑炉51座,生产线203条,在产产线171条,产能为日熔量3.34万吨/日,在产日熔量2.92万吨/日,产能利用率87.54%,2021年预计行业新增产能1.95万吨/日,行业日产能将突破5万吨大关。而按照新增产能来看,2021年也将因此新增纯碱需求量超过100万吨,加上浮法玻璃原片的产能扩张,到2021年之后,浮法+压延两种平板玻璃对重质纯碱的理论消费量就会达到1600万吨/年,实际消费量也将在1400万吨-1500万吨之间,从而带动纯碱整体表观消费量达到3000万吨,同比增速超过10%。 二)供给端:行业利润修复,产量有所回升产能与重质化率是影响重质纯碱产出的的主要因素,截止到到2020年,国内有效产能超过3300万吨,较2014年增加140万吨,较2018年大幅增加261万吨。而从重质化率来看,国内纯碱企业的重质化率一般在40%-60%,即生产线产能设计决定最高可将40%-60%的纯碱产能加工转化为重碱,在这一比率内,纯碱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轻重碱价格决定产出的轻重碱比例。另外一个影响生产的因素就是利润,随着20年下半年经济超预期复苏,建筑玻璃行业与光伏玻璃行业均进入生产扩展期,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大幅增长,表观消费与日俱增,从而带动纯碱市场逐渐走出亏损边缘,实现明显净利润;而到20年,由于光伏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大,光伏发展进入快车道,纯碱企业订单明显增长,利润率大为好转的企业开工率也不断提高,1-2月累计产量增速达到9.1%,同比2019年仍旧达到近10%,预计二季度市场依旧会维持高开工。2021年纯碱供给需求分析 现货价格呈震荡偏强(三)库存端:市场订单增加,库存逐步去化纯碱行业从2020年到现在,也是经历了大幅下行又快速反转,但由于行业特点,又有着不一样的表现。在光伏玻璃概念大幅提升之前,国家对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行业实行限制性产能扩张,从而导致纯碱需求瓶颈无法突破,而本身产能又相对较高,因此纯碱企业库存一直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在疫情特殊时期被动累积幅度更是超出下游行业。到下半年后疫情时期,下游行业逐渐复苏,纯碱的高位库虽大幅去化,但实际压力与其他行业比较仍然较大,从而导致纯碱现货价格一直处于1500元/吨以下的价格。我们看到,纯碱的下游行业基本已经完全复产复工,平板玻璃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历史高位,但纯碱的库存虽然有一定程度的去化但仍然价高,其本质原因就是下游平板玻璃尤其是压延光伏玻璃原片的产能扩张尚未落地,预期支撑企业订单虽在增加,但实际消费并未达到,从而出现了高预期与弱现实的现状。前文我们提高光伏压延玻璃产能将会出现大幅扩张,浮法玻璃原片产能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增长,从而使得纯碱年表观消费量超过3000万吨,这意味着行业开工率需要持续保持90%以上才能满足消费,但由于纯碱生产线很难达到这一数据,因此可以看到,预期的实际兑现可能相对较高,随着下游产能的逐步落地,纯碱社会库存将会被快速消化,企业库存下降到历年低位四)总结:需求预期支撑,市场支撑较强回顾一季度市场,纯碱市场压力仍然较大,首先供给端优质产能有效利用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量下降空间有限;观察下游平板玻璃市场,地产需求订单仍在,在利润驱动下产能存在进一步扩张的空间,有利于纯碱原料市场。但实际需求增量难以带动市场活跃度,尽管光伏增量预期已经将市场带出亏损线,但实际现货价格仍然在历史中位水平,与较多大宗商品的位置相比仍然较低。展望二季度以及后期,库存的去化依旧是市场景气度提升的主要驱动,一季度的预期热度能否兑现将会在二季度看到端倪,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以及下游行业的快速扩张下,我们认为预期兑现率相对较高,下游订单也会逐渐增加,库存去化速度会加快,市场驱动逐渐增强,现货价格呈现震荡偏强态势。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