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神”巴菲特之巴菲特准则

巴菲特准则

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作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诬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

——沃伦·巴菲特

12

巴菲特在评估潜在可能的收购机会或购买某只股票的时候,总是首先从企业家的角度去观察问题。系统、全面地评估整个企业,从质和量两方面来分析企业的经营状况与财务管理,进而得出股票的购买价格。评估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有很多种方法。例如要计算一家公司的当前价值,可以通过预测这家公司全部生命周期内的现金流量,然后使用相应的折现比率将全部现金流量进行折现得出。巴菲特对这种方法持赞同意见:“对于任何家企业,如果我们能预测到这家企业在未来100年内或到这家企业终止运营这一天,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的现金流入、流出量,我们就可以通过用定的利率折现它们来得到企业的内在价值。”通常,巴菲特会使用当前的长期政府债券利率作为折现率。当然,巴菲特也有自己挑选企业或股票的独特方法,那就是著名的“巴菲特准则”。准则一共有12项,分别包括企业方面的准则、管理方面的准则、财务方面的准则、市场方面的准则。这些投资准则构成了巴菲特投资方法的核心。

巴菲特认为,股票价格只是一家企业价值的外在表现,人们不应该被这种虚无的东西所迷惑。巴非特基本上就不太关注股市的波动,他只会在股市出现暴跌或暴涨的时候看上一眼。他并不想相信任何关于股票的预测,他也不愿意去预测股票价格。他总是把精力放在企业本身上,去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财务、销售等方面。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会亲自去拜访这个企业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巴菲特关于企业方面的准则有三条。准则之:这家企业是否简单易懂?巴菲特认为,投资者成功与否,与他真正了解这项投资的程度成正比。不管是加油站、纺织厂、银行、保险公司、报纸、糖果公司或是饮料公司,只要是巴菲特拥有或持有的,他就对它们了如指掌。他对公司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公司是怎么盈利上,他还关心公司的工资结构、办公环境、劳工关系等细节方面。巴非特的这条准则使自已从来不投资任何高科技公司,鼎鼎大名的微软公司也不例外。他说他永远也搞不懂这些公司是如何盈利和运作的。在巴菲特看来,把普通的事情处理得出色就足够了。准则之二:这家企业是否具有持之以恒的运作历史?根据巴菲特的经验,那些多年来生产同样的产品、提供同样的服务的企业,往往有最好的投资回报。用他自已的话说就是“我们并不知道如何解决有困难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只是尽量避免投资这些有问题的企业。我们之所以取得目前的成就,是因为我们关心的是寻找那些我们可以跨越的一英尺障碍,而不是去拥有什么能飞跃七英尺障碍的能力”。准则之三:这家企业是否有良好的长期前景?巴菲特认为,只有那些特许经营企业才会有持久的市场竞争力,才值得购买。这里的特许经营企业指的是它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较强的市场需求且没有接近的替代品,也没有受到政府管制。在巴菲特眼里持有一家即使犯了错误,利润仍能超过平均水平的企业的股票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一个值得购买的企业仅有不错的产品还不够,还需要有优秀的管理者。

巴菲特对公司的管理层尤其看重。他所挑选的企业必须是由诚实、努力、优秀的管理者所领导。曾经有经济学家说过,巴菲特真正投资的并不是企业而是企业的管理者。巴菲特关于管理方面的准则有三条。准则之一:管理者是否理智?最重要的管理行为是公司资金的分配。因为这直接决定了股东投资的价值。巴菲特认为,合理地分配公司资金是至关重要的。当公司再投资收益率高于平均水平的时候就不应当把股利发放给股民。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多年高收益率的时候也没有分过一次红利,因为他觉得那是错误的做法。理性是巴菲特管理公司的主要风格,他也同样要求他所购买的公司的管理者具有理性。准则之二:管理者对它的股民是否坦诚?巴菲特倾向于购买那些财务透明、有信誉的公司。因为只有公司的管理者对股民坦诚才能赢得股民的信任,才能有稳定的发展前景。巴菲特相信“误导公众的总经理最终也将误导他自己”。巴菲特对于自己也是如此要求。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度报告中,他不仅公布公司的盈利状况,还披露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问题。准则之三:管理者能否受惯例驱使?巴菲特拒绝平庯的、千篇一律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而受惯例驱使的管理者只会肓目地模仿他人而不懂得变通和创新。巴菲特希望他购买的公司是市场中特殊的那一个,它的管理者有着清醒的头脑和创新的男气。

健康的财务状况从来都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巴菲特在企业的财务评估方面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被很多人士奉为经典。他对那些靠修饰和更改年终报表来获得人们关注的做法深恶痛绝。巴菲特关于财务方面的准则有四条。准则之一:注重权益资本收益而不是每股收益。与很多投资者推崇每股收益的做法不同,巴菲特并不注重每股收益。他认为每股收益不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盈利情况,投资者要关注的应当是权益资本收益率,即经营利润对股东权益的比例。因为这个指标考虑到了不断追加的资本。准则之二:计算“股东收益”。巴菲特对于用每股收益和现金流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方法不太满意,他更偏好用自己创造的“股东收益”,即公司的税后利润加上折旧、摊销等非现金费用,再减去资本性支出费用和可能需要增加的营运资金量。虽然这种方法的计算仍存在很多问题,但巴非特不以为然:“宁可接受模糊的真理,也不要精确的错误。”准则之三:寻找高利润的公司。在巴菲特看来,高利润不仅仅反映了公司的强大,还反映了管理者对成本控制亳不松懈。所以,他对于公司运营成本的管理非常重视,认为削减成本就像呼吸…样正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高利润不仅仅来自于高收人,低成本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巴菲特要寻找的是一个高利润的公司,一个懂得成本管理的公司。准则之四:公司每保留一美元留存收益就要确保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虽然巴菲特并不赞同股票价格代表了企业价值,但是他承认在长期里股票价格会合理地反映企业价值。所以,他要求公司股票市值的增量至少要与留存收益的增量持平。巴菲特对此这样解释:“在这个巨大的交易舞台中,我们的任务就是寻找一个企业。它的盈利可以使每一美元的留存收益创造出至少一美元的市场价值。”

企业的价值和价格一直是市场人土们争论的焦点。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解释,价格是价值的外在表现,价值是价格的毂体,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价格低于价值,这是一个投资的好机会;反过来,当价格高于价值投资的时候就需要多多斟酌了。巴菲特关于市场方面的准则有两条。准则之”:企业真正的内在价值是多少?企业的价值计算有很多种方法,比如清算法、重置法或市场法等。巴菲特釆用的是现值法,即通过折现企业生命周期中预期产生的净现金流来估算企业的当前价值。他认为只要购买价格与用贴现现金流计算后的企业价值相比足够得低,就值得考虑购买。准则之二:是否有可能以较大的折扣低价买进这家企业?巴菲特秉承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寻找价格低廉的优质企业。同时,巴菲特也一直坚持在购买企业的时候要保留足够的安全空间,争取以较低的价格买进。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有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

上面的十二条准则贯穿了巴菲特的整个投资生涯。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约四十年的时间里投资了大量的企业,如华盛顿邮报公司、政府扁员保险公司、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CapitalCities/ABC)、可口可乐公司(Coca-ColaCompany)、通用电力公司(GeneralDynamics)、吉列公司(Gillette)、威尔斯·法高银行(WellsFargo)、联邦住房抵押贷款公司(FederalHomeLoanmortgage)、吉尼斯公司(guinnessplc)迪土尼公司(Disney)………这些公司都在后面的日子里验证了“巴菲特准则”在市场上的优异表现。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