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期货》:回头看看来时路——世界期货市场发展史(十)

我国期货市场进入规范发展阶段

整顿结束后,期货市场的规范程度大大提高,“稳步发展期货市场”重新被提上议事日程。期货交易量呈现出恢复性增长局面,2003年,全国期货交易金额达到10.84万亿元,第一次刷新了历史纪录。期货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正面作用日益显露,政府对期货市场也越来越重视。随着新品种的不断推出,期货市场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2019年,我国境内四家期货交易所合计成交量为39.62亿张,成交额为290.61万亿元(下图)。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网站。

中国境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历史至今还不到30年,但取得的成绩是令人瞩目的。

在交易量方面,2018年中国内地四家期货交易所合计成交量30.28亿张,在不考虑我国香港和台湾的情况下,约占全球期货及期权交易量的10%,排在美国和印度之后(印度国民证券交易所成交37.9亿张,成交最活跃的品种为股指期权)。而在商品期货方面,我国的成交量已连续9年雄居世界第一,这与我国的商品生产地位是吻合的。所有的大宗商品,中国要么是最大生产国,要么是最大消费国,或者是最大进口国,强大的实体经济是中国期货市场崛起的内在力量。在商品期货品种上,我国不仅拥有绝大多数国外的传统品种,还开发出了许多国外没有或未曾交易过的品种,如PTA期货、甲醇期货、钢材期货、焦煤和焦炭期货、铁矿石期货、动力煤期货、LLDPE期货、PP期货、PVC期货和苹果期货等。

如果说在商品期货方面,我国已确立了全球龙头地位,那么从品种结构上看,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方面的短板效应更加突出。好在这两个方面我国都已经破冰。2010年中金所推出的股指期货和2013年推出的国债期货都是金融期货,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上证50ETF期权,从2017年开始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陆续推出了对应品种的期货期权,尽管数量还不多,但乐观地看,破冰之后我国金融期货和期权交易的潜力将会非常大。随着中金所股指期权的上市交易,可以期待我国期货交易规模将更上一层楼,同时,在结构改善上也将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期货市场另一个发展潜力是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长久以来,国内期货交易仅限定于国内投资者可以参加,境外投资者是不能在国内开设期货交易账户的。但随着国内期货价格在国外的影响越来越大,境外投资者参与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然而因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望洋兴叹。国外的期货交易所允许交易者跨境交易是常态,跨境交易不仅增加了交易量,而且也使期货价格更具国际影响力。2018年3月26日,上期能源中心的原油期货上市,拉开了国内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序幕。紧接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铁矿石期货从2018年5月4日起引入境外投资者;郑州商品交易所的PTA期货在2018年11月底引入境外投资者;上期能源中心于2019年8月12日推出的20号胶期货也是国际化品种;在中金所,随着A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的不断增多,部分境外投资者已经在中金所利用期货来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2019年8月30日和9月5日,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和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正式拉开中国资本市场期货年的序幕。两只期货股上市表现亮眼,引发资本市场对期货行业重新估值,也昭示着中国期货行业必将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前景。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