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期货》:黑土地上的大高个——玉米在国内的栽培历史

一、慈禧太后和“玉米”(玉米在国内的栽培历史)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帝等仓皇出逃,当日夜宿京郊西贯市,当地清真寺的阿訇蔡万春等人急忙备膳。经过长途颠簸、水米未进的慈禧,捧吃着热腾腾的大窝头,甚觉可口。于是便问这是什么做的,李莲英答曰:这是棒子做的。太后听罢言道:这么好吃的东西,为什么叫棒子,改叫“御米”吧!从此棒子有了御封的新名,久而久之,便写成了“玉米”。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玉米带到西班牙,以后又由西班牙传遍全世界。玉米传入中国大约在16世纪中叶以前。

玉米传入中国后,由华南、西南、西北向国内各地传播。因为是新引入的作物,每在一地推广,当地便给它取一名称,因而玉米的异称甚多。除称番麦、西天麦、玉蜀黍外,还有包谷、六谷、腰芦等名称。到20世纪30年代,玉米种植已占全国作物种植总面积的9.6%,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稻、麦、粟,居于第4位;20世纪50年代,玉米栽培有了更大发展,播种面积远远超过了粟而跃居第3位(见下图)。

(1)玉米期货的历史:

玉米是世界上最早的期货交易品种,也是最重要、最成熟的交易品种之一。玉米期货起源于美国。早在1848年,美国中部地区种植玉米的农民为了防止秋收后面临的价格风险,就在春季播种时提前卖出玉米,由此形成了现代玉米期货交易的雏形。1865年,玉米期货成为世界上第一张标准化期货合约在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进行交易。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玉米是世界上成交量最大的期货合约。

(2)我国玉米期货的历史

玉米期货曾在长春联合交易所上市,因管理混乱于1995年停止交易。2004年9月22日,玉米期货在中国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重新上市,发展迅速,运行平稳,市场功能作用发挥较好。吉林、黑龙江等玉米产区有众多农户在种植、销售过程中参考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众多玉米贸易、加工企业以及饲料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也以大商所玉米期货价格作为重要参考。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