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连续八周上涨!猪肉价格为何会再度反弹

涨!涨!涨!近日,“猪肉价格反弹”再度冲上热搜。数据显示,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猪肉价格已经连续八周上涨,其中1月15日的猪肉批发价格甚至高过去年同期。

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好不容易降下来的猪肉价格再次上涨。有消费者表示,岁末年初正是南方多省制作腊肠腊肉的时节,猪肉需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大。

猪肉价格上涨凶猛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价格的涨跌一直牵动着国人的心。2018年暴发的非洲猪瘟,导致猪肉价格暴涨了一年多。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猪价从2020年8月底开始小幅下行,11月中旬甚至跌破40元/公斤大关。

正当人们认为猪肉价格将重回十几元时代时,猪价却突然开始拐头上扬,连涨八周。据农业农村部监测,2021年第2周(1月8日—2021年1月15日)猪肉批发均价为46.77元/公斤,甚至已经高于去年同期的45.24元/公斤。其中1月15日价格高达47.58元/公斤。短短两个月,猪肉批发价上涨超过8元,涨幅超过20%。

对于猪价下降,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消费逐渐减弱,节后价格应该会平稳一些,但真正迎来价格拐点或许在明年上半年。

猪肉价格为何会再度反弹呢?

猪肉价格上涨主要是因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一方面是需求侧进入消费旺季,尤其是南方市场腌腊肉灌腊肠全面启动,加上元旦节日提振,消费终端整体需求有较大提升。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元旦春节期间消费增加可能会带动猪肉价格出现一波上涨,正常年份涨幅一般在6%-10%。

然而随着进口冷链食品频繁被检测出新冠病毒,国务院发布了《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进一步完善追溯管理,实时监测冷链食品来源和去向。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10余起在冷链冻品中检出新冠病毒阳性,涉及不同省份地区,20个国家99家生产企业被暂停产品输华。

随着监测力度的不断增强,以及居民对于冷冻肉警惕意识的增强,进口量受到抑制,餐厅等场所购买倾向于鲜品。进口肉遇冷的同时,国内生猪产能也尚未完全恢复,进一步加剧了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

农业农村部表示,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年初确立的“年底前生猪生产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的任务目标已提前完成。闫恒普指出,国产猪存栏量虽然恢复至九成,但距离转化为产能仍然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因此猪价真正回落或许在明年上半年。

此外,在非洲猪瘟的大背景下,国内不少地区已经由运输生猪改为运送猪肉了。

以上种种因素叠加,进一步促进肉价进一步上涨。

据数据统计,2021年1月21全国各省外三元猪均价为35.62元/公斤,较昨日下跌0.13元/公斤,较上周同期猪价(1月14日)下跌0.14元/公斤。

今日猪价持续走跌,北方地区跌幅较昨日有所加大,天津、河北地区猪价跌幅相对明显。近期北方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明显,尤其是河北地区,受冬季新冠疫情影响,河北20个村纳入中高风险区,并进行封闭式管理,部分村庄举村异地隔离。畜禽产品的收售受到了一定影响,同时猪经济也会考虑自身安全选择不到中高风险地区收猪,导致这些地区养殖户生猪出栏难度增加,部分地区出现低价抛售现象,跌幅上也比其他地区明显。

总体上,近期全国生猪价格将继续偏弱运行为主,但节前需求仍有支撑,且部分地区养殖户压栏情绪随猪价的下跌在进一步增强,因此节前猪价仍将高位运行,大跌概率较低。

温馨提示:火热行情急转弯!农产品联袂跳水,这背后是何原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