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两会代表看有色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

在总量控制下完成科学布局

对于优化全国布局,葛书记提到:2021年,部分地方脱离实际,“双碳”目标设定过高、降速要求太快,对高耗能项目进行“一刀切”关停等。葛红林认为,以上行为都危害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他表示,要坚持做到在总量控制下完成科学布局。要敢于突破,不能任凭现状布局,对高耗能产业,应鼓励实现以先进产能置换落后产能的平衡,努力将项目配置在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地区,提高集约化、现代化水平,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碳排放。比如,减少产煤区域的煤电铝,增加水电区域的水电铝。

对于循环再生,葛红林认为,高耗能产品往往也是高载能产品,要珍惜初次生产过程中的耗能,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成为今后循环利用中的载能。可以说,循环再生就是将释放高耗能转变为低耗能产品的过程。比如,用废钢通过电炉生产的钢材,省去了用铁矿石通过高炉炼铁的耗能;用再生铝生产的铝材,省去了通过氧化铝生产电解铝的耗能,可谓“一次耗能,终生受用”。

我国钢铁、有色等高耗能产品产量早已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连续十几年的高消费已经为我国累积了大量的如钢铁、铝、铜等高耗能产品。随着此前消费的高耗能原生金属逐渐进入循环利用周期,高载能再生金属对原生金属的替代将释放出巨大的减碳、降碳潜力。因而,大力发展再生金属产业,加快高耗能产品的循环利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

安泰科:

据安泰科初步测算,2020年我国铝行业排放量约为5.6亿吨,占有色金属行业排放总量的80%,其中,冶炼环节(电解铝、氧化铝、再生铝)碳排放约为5.3亿吨。铝行业特别是铝冶炼业是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领域,将面临低碳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偏化石能源,电解铝生产大省均面临自备电厂使用火电比重过高的问题。然而近年来随着电解铝产能向云南、四川等清洁能源地区转移,电解铝行业能源结构已经得到了很大改善,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高。此外,再生铝也是助力铝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环节,生产1吨再生铝能耗仅为原铝的5%。《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未来再生铝闭环回收与保级利用体系搭建将是行业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

从国际上看,欧美等国强调打造新能源汽车闭环供应链,降低对亚太锂电池产能的依赖,区域产业链重构悄然兴起;美国主导的矿业联盟,将非洲资源富集的国家拉入其中,刚果(金)、印尼等资源国近来频频出现对我国资源合作开发不和谐的杂音;刚果(金)、印尼、澳大利亚、智利等资源国纷纷开始瞄准延伸钴锂镍产业链下游,聚焦全产业链发展;资源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思潮抬头,西方国家着力打压中国崛起,大搞技术封锁。这些新变局,都会给我国锂电行业发展带来新冲击、新风险。

安泰科:

锂电产业是全球实现“碳中和”与能源变革的有效途径,镍钴锂作为关键的清洁能源金属,其供应链安全正成为大国间新一轮博弈的重点,受到各国广泛关注。新冠疫情全球范围内大流行造成国际物流受阻运力紧张,全球供应链面临严峻考验,资源民族主义抬头和地缘政治危机升级造成供应链安全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在美国2021年公布的《锂电蓝图2021-2030》文件中,明确将保障上游镍钴锂等能源金属原材料供应和建立完整的电池回收产业链作为行动目标。2021年6月,拜登政府发表了题为《建立弹性供应链、振兴美国制造业和促进广泛增长》的“百日评估”报告。对于动力电池来说,主要的供应链问题就是关键材料的获取,最明显的就是镍、钴、锂、石墨。2021年7月,韩国发布了2030年二次电池工业(K-Battery)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构建稳定的二次电池材料供应链,通过官民合作加强海外矿物资源获取和改善储备系统,将回收材料的应用扩大到满足国内电动汽车需求的水平,计划将供应担忧品种钴的储备扩大2-3倍。

中国在镍钴锂资源禀赋上存在短板,对外依存度高,同时还面临资源国边站等不利因素。目前中国钴原料对外依存度高达98%,且高度依赖刚果(金)。近期美国加紧了对刚果(金)的渗透,在刚中资企业面临的政治风险增加;从消费的角度来看,我国镍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93.3%。中资企业新增镍资源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印尼,2021年印尼原生镍产量达到92万吨,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原生镍生产国;我国锂对外依存度为60%,目前,澳大利亚锂辉石增产速度远低于全球对锂资源需求的增速。智利左翼政党胜选后,正在加快推动提升资源税和SQM国有化进程。

尽管面临重重困难,中国矿业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一路披荆斩棘,硕果累累。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印尼也成为中国镍资源投资的最大目的国,目前中国企业在印尼投资的火法项目产能超过100万吨,预计2022年产能将达到150万吨,湿法项目产能将达到14.6万吨;中资企业在海外已获得钴权益储量达809万吨,远超其他竞争对手,随着印尼红土镍矿湿法项目投产,2022年来自印尼的钴供应量有望达到1.5万金属吨,从长期来看,来自印尼的钴原料供应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中国企业正在加速布局全球锂资源,2021年中国锂盐企业布局锂资源的项目达18个,其中锂矿项目13个,盐湖项目5个。海外项目10个,国内项目8个,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取得的锂资源权益储量3600万吨LCE。

虽然存在资源短板,但是中国企业在镍钴锂采选冶、材料加工等产业链具有明显优势,资源保障能力仍然优于其他竞争对手。中国政府应与资源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为中资企业经营创造良好政治环境,保障正常生产,确保资源能运回国内;同时加快国内盐湖、锂辉石、云母资源的开发,增加国内资源供给量;在国内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鼓励国内企业到海外布局电池回收基地,扩大废旧锂离子电池等含镍钴锂物资的进口渠道,对原生物料进行有效补充。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炜

加快完善再生金属行业相关税收政策

李炜代表说,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产业是高耗能、高排放的“两高”产业,随着国家“双控”政策的持续推进,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钢铁及有色金属冶炼产业,发展再生金属行业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有利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国回收钢铁4000多万吨,回收铝、铜等有色金属1000多万吨,再生金属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发展中会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为了推动“双碳”目标的早日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需在再生金属回收产业上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也是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手段。

因此,李炜代表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参考农产品收购和加工环节的增值税设计。即:再生金属收购环节免税,经加工后可以凭收购凭证或者销售凭证抵扣进项税。

第二,适当放宽加工环节税收优惠政策,以满足再生金属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也防止出现因税收政策导致再生金属价格倒挂现象。

第三,针对再生金属回收企业税务监管工作,依托物联网技术,创新打造物联网监控平台,为再生金属行业面临的税收难题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业务真实”的关键问题。

安泰科:

长期以来,再生资源收购及加工利用企业“无票”问题,限制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双碳”政策引领下,我国将加快废旧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如何破解增值税问题备受行业关注。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明确从事再生资源回收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其收购的再生资源,可以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结束了行业无进项税票的历史,但是新的增值税政策能否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困难,促进行业规范发展,仍需持续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主任工程师冯海燕

健全再生铝行业相关政策体系

冯海燕代表认为,目前中国再生铝产业存在产业结构亟待完善、产业规划及行业规范欠缺、能耗指标审批难度大、原料供给困难以及废铝系统性回收体系与专业化回收模式亟待发展等问题。

针对再生铝行业存在的问题,冯海燕代表提出五点建议:

一、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和行业规范条件,促进再生铝产业快速发展。鼓励企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核算标准体系建设,在碳达峰试点建设中充分发挥骨干和支撑作用,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开发新材料产品标准,扩大再生铝产品在新能源汽车、5G基站、光伏发电等领域的应用。

二、大力发展再生铝绿色循环产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积极创建低碳园区,参与碳达峰试点建设,进一步提升对区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率。

三、能耗指标审批方面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对再生资源项目单独审批能耗指标。尤其针对已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审批程序上实行 “绿色通道”,加快再生资源项目建成投产,先行布局。

四、完善再生铝原料回收的相关制度、标准,建立健全分类别回收渠道,打造规模化、体系化的铝资源回收利用基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区域性再生铝加工配送中心,支持广西作为第一批试点,发挥出示范效应。同时,建议尽快发布公告,允许符合《再生变形铝合金原料》《再生纯铝原料》标准的原料进口,保障海外优质资源进口渠道。

五、积极推动再生铝产业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走出去,引进来”,持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谋求链条融通,共建绿色低碳产品互认机制。

安泰科:

再生铝单位产品能耗仅为电解铝的5%,对电解铝消费替代的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是铝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的关键。随着国内废铝快速回收期临近及废铝原料进口标准体系逐步完善,2030年前我国再生铝产量将持续大幅增长。从再生铝企业来看,应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机遇,强化规范管理,加快废铝回收预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提高保级利用水平,建立上下游合作共赢的闭环回收体系,实现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应加快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组织开展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和绿色分拣中心建设,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中铝华润有限公司职工高丙伟

持续进行电解铝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有色金属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本次他提交了与电解铝产业密切相关的三条议案:

一、持续进行电解铝供给侧改革,实施精细化管理,打造智能工厂。

高丙伟代表建议,一要持续开展电解铝的供给侧改革,严格控制电解铝产能粗放式扩张,鼓励企业用能结构的调整,降低化石能源利用率,实行差异电价,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精细管理;二要实现电解铝的大型化、集团化经营,建立精细化管理和产业链系统,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铝业上下游产业联盟,实现铝水不落地,让企业有效控制成本,提升抗风险能力;三要统一管控电解铝的产量转移和置换,深入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全球铝资源布局,推进海外电解铝项目建设,以现有海外项目为依托,带动更多企业、更多产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擦亮“中国铝业”的品牌;四要大力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积极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以信息化、数字化赋能传统电解铝产业,打造智慧企业、智能工厂,树立一批标杆企业。

二、全面推进有色金属大宗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有色金属行业要用科学和理性的视角正确认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深入开展大宗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要精准行动。针对综合利用率较低的尾矿、赤泥等品种,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拓宽综合利用途径,不断探索在建材等领域的规模化利用,加大科技奖励力度,调动科研及企业的积极性,与相关科研院校对接,设立专门的学科培养专业人才。

二要示范引领。企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主体,要通过骨干企业示范引领行动,建设一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发挥领头羊作用,带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各级部门应该给予企业税收政策支持。要加大推广宣传力度,提高人民对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品的接纳意识。

三、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技能人才。高丙伟代表指出,当前,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和良性互动机制没有形成,企业参与办学的责权利不明确,产教融合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教师亟需赋能充电,课程教材亟需更新升级。他建议,相关部门要统筹涉及“学徒制”项目的支持政策,落实企业和学徒补贴政策;要支持指导国家和地方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和相关税费政策;要精准分析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在重大工程和项目中统筹人才培养机制,调动先进制造业积极提供学徒岗位;要持续深入举办国家级和行业级的技能大赛,对优胜选手给予“高级技师”等称号,企业要提高其相应待遇。

此外,高丙伟代表还针对职工带薪休假、提高新业态从业者职业道德等领域提交了相关议案。

安泰科:

供改以来,电解铝行业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张转向“延链、提质、增效”,全产业链覆盖模式更为突;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头部企业持续发挥领头羊作用,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未来,随着赤泥等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的逐步提高,铝行业高质量发展将迈向更高的台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

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等

孙宝国介绍,食品接触用金属包装容器数量基数庞大,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铝质易拉罐年产约470亿罐,消耗原生铝约72万吨,预计2025年饮料用易拉罐的数量为600亿只左右。按照每个空罐平均14克计算,到2025年,我国在啤酒和饮料行业产生的废旧易拉罐的数量约为82万吨。

国际上,食品接触用金属容器原级再利用已相对成熟。孙宝国说,目前美国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已超过60%。2020年,日本铝罐的回收再利用率为94%,原级再生利用率达到71%;钢罐回收再利用率为93.3%,原级再生利用率达到73%。而我国的现状是,废旧铝易拉罐回收再利用率虽达到90%以上,但原级利用率几乎为零,全部降级用到了非食品接触领域,如铸件、铝合金门窗等;我国钢罐全面回收尚未实现,原级再生利用率为零。

孙宝国解释说,食品接触金属容器原级再利用较降级再利用的碳排放更少。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经核算对比,我国铸造用再生铝的碳排放是铝质易拉罐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3.6倍,而制罐用原生铝的碳排放是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8.7倍。

原级再利用较降级再利用碳排放更少。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经过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对比,我国铸造用再生铝的碳排放是铝质易拉罐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3.6倍,而制罐用原生铝的碳排放是原级利用再生铝碳排放的8.7倍。

我国食品接触用金属容器产业链已具备量产能力。以铝质易拉罐为例,现已突破原级再利用的关键技术——熔融脱漆再生。UBC铝水/铝锭的生产工艺流程已经较为完善,重熔再生企业的产品已被用于3104铝板轧制及后续制罐工艺。2021年,铝质易拉罐用再生铝产量已超过20万吨,含再生铝成分的铝质易拉罐由于我国的使用限制已被大量销往国外,被广泛用于国外啤酒、饮料的灌装生产,造成了我国再生资源的外流。原级再生的铝质质量符合现有国家标准,原级再生铝的生产成本是原生铝生产成本的83%。

孙宝国坦言,我国食品金属原级再生利用面临食品接触包装材料合规性问题、政策法规不清晰,缺少标准支撑以及税收优惠政策等问题。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链回收再生利用相关法规。完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针对食品接触包装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和再生利用的规定;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18修正)》,明确鼓励食品接触金属包装的原级再生利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规定,废旧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利用的增值税优惠比例由30%修订为100%。同时,回收商采取“进园管理”,加强回收处理。在税收政策上降低行业整体税负和成本。

二是完善产业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食品接触铝质易拉罐原级再生产业链标准体系,建立再生利用产业链技术规范,明确再生回收标识要求,细化食品安全及质量标准要求。修订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等产品质量技术标准,明确回收铝质易拉罐作为铝合金板原料之一;加强标准宣贯和消费者教育。

三是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再生技术突破。国家财政用于《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的回收与原级再生利用研究》科技专项,支持食品接触材料原级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突破,开展再生食品接触材料的风险评估、碳排放及标准体系等研究,实现食品接触材料的原级再生利用尽快在国内落地。

安泰科:

中国是世界上废旧铝质易拉罐回收率最高的国家,得益于回收前端人工捡拾的高效回收方式,回收率高达99%左右,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易拉罐也是国内废料回收量较大的品种之一,但基本上用于生产铸造铝合金,保级利用水平较低。未来再生铝行业应加快废旧易拉罐预处理技术、熔体净化技术研发应用,提高铝罐料中废旧易拉罐使用比例。同时,参照欧美等发达国家,加快食品接触用再生铝合金材料标准的制定。

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

加快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提出“加快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建议: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竞争力导向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快产业升级,提高产业整体运行质量;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形成与国内产业转型升级良性互动。

安泰科:

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给予增值税优惠政策,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陆续出台多项政策,行业发展监督管理制度日渐完善,从体系建设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行业的规范管理,税收等多方面多角度规范、强化、鼓励和支持再生循环领域的发展,逐步提升了行业规范化水平,促进了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为规范化建设管理提供了依据,也为政府部门提供了管理抓手。

近几年党和国家的多个重要会议上也都提到了再生循环体系的构建: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到再生资源行业,表示要“完善节能节水、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等环保产业支持政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7月1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中提出:到2025年,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综上,安泰科认为,为适应“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在“双碳”目标发展新要求的背景下,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进一步明确行业定位、完善相关行业政策、建设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是推动有色金属行业“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鼓励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发展是绿色发展的核心之一,未来有色金属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将更加强化,目前行业仍处于提升绿色化发展的攻坚阶段,进一步建设完善的循环利用体系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缓解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

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建议通过机制升级,以及更透明的政策,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在加快建设各类电力市场的基础上,研究编制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指南,明确新型储能参与中长期交易市场、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交易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技术标准等。同时,建议指导各地合理确定新型储能配置规模。该项工作可由相关部委指导各地开展地方性的储能需求研究,进行容量配置和功率配置分析、经济性分析等,因地制宜确定新型储能的合理配置规模和时间节点。根据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按年度发布储能容量需求信息,为各地区储能产业发展提供明确依据,指引储能项目建设更好的开展。

全国政协委员、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级专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孙朝晖

支持在四川布局组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一级专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孙朝晖带来了一份有关我国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提案——《支持在四川布局组建国家钒钛新材料产业创新中心》。孙朝晖建议,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打造世界级钒钛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钒钛新材料产业高端发展,增强我国重点领域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形成国家战略需求的有力支撑。

安泰科:

储能具有响应快、效率高等特点,是构建“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之一,伴随着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新型储能的需求将不断释放。去年以来,国家和地方密集出台了一批支持新型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当前,国内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经成熟,但储能技术仍是瓶颈。以全钒液流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电池,因其具有使用安全、寿命长及报废后残值高等优势,且符合当下储能技术要求,将成为能源发展的主导。近些年全钒液流电池已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其技术性能与成本已达到可规模应用的水平。据统计,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的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容量(包括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以及熔融盐储热)达到45.74GW,同比增长29%。其中,电化学储能投运规模达到1.87GW/3.49GWh,规划在建规模超过20GW。可预见的是,“十四五”时期钒电池产业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