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甘肃棚户区改造提速 今年已发放贷款25亿

棚户区改造,是一项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民心工程和发展工程,也是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但长期以来,“钱从哪里来”却成为推进这一工程的最大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 4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更大规模推进棚户区改造,尤其要依托国家信用、服务国家战略、资金运用保本微利的开发性金融的“供血”作用,为棚改提速提供依法合规、操作便捷、成本适当、来源稳定的融资渠道,保证棚改资金需要,并努力降低资金成本。面对这一机遇,甘肃省该如何积极应对?  棚户区改造遭遇的“钱荒”  2009年甘肃省推出棚户区改造试点,次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开。5年多来,全省改造各类棚户区近26万户,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积极评价。但全省仍有近20万户群众居住在棚户区,房屋简陋、环境卫生条件较差、防震安全隐患多,改造难度大。其中,资金缺口大最为突出。  相对于一般商品房开发项目,棚户区改造项目往往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区位较差,房屋密度大,基础设施落后或不具备市政配套设施,开发成本高,多缺乏短期商业开发价值,对房地产企业吸引力不大,市场化运作难度较大。加之住户多为低收入群体,资金自筹难度大,商业银行对棚户区改造多观望等待,各级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等因素,导致全省棚户区改造资金缺口大,许多县区的棚户区改造基本停留在项目的立项审批阶段。  就棚户区改造银行贷款而言,主要因为财政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而受到较强约束。一是财政补助资金到位缓慢,致使部分棚户区改造项目尚未充分具备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条件。许多地方政府财政比较困难,导致财政补贴资金无法落实到位,致使银行因资金风险的考虑而很难给予棚户区改造项目信贷支持。二是政府配套资金到位迟缓增加了信贷资金风险。由于财政补助资金及部分配套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导致动迁补偿资金少,致使拆迁户动迁积极性不高,工程久拖不决,银行贷款无法如期归还,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也影响了金融机构支持棚户区改造的信心。部分改造项目因相关信贷条件不完备,致使银行无法提供信贷支持。  开发性金融为棚改提速  根据甘肃省棚户区改造计划,全省列入中央2013-2017年棚户区改造计划38.2万套,新建安置房或货币补偿安置计划投资974亿元,加之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总投资2100亿元,融资额度非常巨大。  为抓住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4月29日在兰州召开的全省金融形势分析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紧紧抓住国家将大规模推进棚改的机遇,按照国务院和省里的安排部署,抓紧做好项目规划和对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好开发性金融“供血”作用,推动国开行棚改专项贷款在甘肃省顺利落地,为加快甘肃省棚改工作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为配合甘肃省做好棚改资金保障工作,国开行充分发挥开发性金融“供血”作用,结合甘肃省实践,创新统贷模式,推动建立“政府政策主导、专门机构实施、开发性金融支持、社会公众监督”的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特别推动建立省级平台统贷模式,为全省棚改建设提速提供保障。  省国开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国开行支持棚改政策主要有“七大利好”,即:项目涵盖范围广、贷款规模有保障、贷款品种多、贷款期限长、利率优惠大、担保方式简便、审批快通道。特别是支持范围上,针对甘肃省实际,包括城市棚户区、城中村、国有工矿、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具体包括对棚户区的征地、拆迁、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新建安置房等,这对拉动甘肃省投资、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机遇难得。下一步,该行将重点推动省级统贷模式,全力加大与省级部门的对接力度,用足用活国家政策,切实加大对甘肃省棚改的支持力度,助力甘肃棚改提速。  截至目前,省国开行已累计发放棚改贷款58亿元,今年以来已发放贷款25亿元,成为全省支持棚改力度最大的金融机构。(甘肃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