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贵州旅游项目获世行贷款

经过4年运作,世界银行“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贷款项目(简称“世行贵州旅游项目”)整体实施取得显著进展。至2013年底,世行累计支付1870万美元,占总贷款额的31%。

世行贵州旅游项目是世界银行第一次在中国实施的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创新贷款项目,2009年9月开始实施。其目标是“帮助贵州省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培育旅游发展,使项目社区从中受益。”

项目包括安顺、黔东南、黔西南3个市州的16个市县,省旅游局、贵州师范大学等22个子项目,共分为4大类:即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自然遗产和景点保护与开发,旅游门户城镇设施,能力建设和项目实施支持。

项目总投资5.49亿元人民币,其中世界银行贷款6000万美元(约折合人民币3.74亿元,贷款方期限为30年,实施期限为7年),占总投资的70%,主要用于项目的土建、古建筑保护、少数民族村寨民居修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设备及材料购置、咨询与培训、技术支持等方面。国内配套资金为1.75亿元,主要用于项目规划、设计、地勘、监理、招标代理等前期费用及部分土建工程。

社区项目是该项目的一大亮点,通过社区动员、村民选举,产生村寨项目实施小组及监督小组,组织广大村民参与到项目选择、实施和监督的全过程。在村寨修建的小型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等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修缮维护的房屋归村民所有,使老百姓直接受益,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了村民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提升了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也体现了项目管理的公开透明度。

作为世界银行首个在中国实施的、以旅游为载体实现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的贷款项目,在项目点多、涉及面广、类别复杂、前无借鉴的情况下,省和各地项目办克难攻坚、创新工作,建立联络人机制和项目信息管理体系,依照世行规范要求开发了一套基于Access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经过学习、考察并结合当地实际,培养了一支规范、专业、与世界接轨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队伍,为更多更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加快发展旅游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在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中涉及的18个民族村寨中,已经完成村寨保护和发展目标的编制,其小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修缮和保护独特历史建筑、建设文化旅游中心项目中,已修复传统民居104户,165户正在进行修缮,其余在编制年度修缮计划,34户示范民居中已完成15户,并编制了深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计划。自然遗产和景点保护与开发类中,安顺关岭国家地质公园的停车场、旅游信息中心和休憩站,黔东南州杉木河景区的大门停车场、蒋家田码头、烧烤摊位、聂家堰停车场设施,及数字化设备采购及安装等,黔西南州万峰林国家地质公园纳灰村的小型基础设施,供、排水系统,停车场等已经完成。旅游门户城镇设施类中,黔东南州黎平、剑河、台江、凯里等县、市的信息中心或接待中心、地下停车场、公厕等设施已大部分完成,贵州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研发培训中心(贵州师范大学项目)已公告招标。能力建设和项目实施支持类中,已完成咨询公司的聘用和年度培训任务。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