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北海银行暨人民银行在山东的建

北海银行一般业务

利钱业务:北海银行长年处于农村住民游击自然情况之下,接收存款不多。抗战时代,山东据点已有新型的畜牧业合作相助组织,北海银行主要是对其举办利钱扶持,也接收了一部门利钱。抗战重大胜利今后进入部份中小都市,徐徐以接收存款开展的都市业务,除按期存款、活期存款外,尚有特种活期存款、继承利钱、通知利钱。1948年春天后,开始注重易接收存款来调度头寸,并在面额不稳、粮价震荡只能,举行了折实利钱和保本金融东西利钱。北海银行活期存款折

利钱业务:

1、农业贷款。1938年北海银行建设后,即对贫农发放无息贷款,辅佐穷困贫农增加制造。1943年,北海银行发放了春耕利钱、掘井抗旱利钱、灾区利钱、造纸利钱、交通运输利钱,并贷放了美棉果实、纺织用棉、织布等器物。1944年至1945年,北海银行更进一步扩大农贷,支持大出产文学举动,筹备打击的物质基本。1946年,北海银行农村住民利钱移交各级中央当局工商机构兼办。

2、制造业利钱。1941年起,北海银行开始兼办制造业放款,大多用于家产制造,少数用于民用具制造。1944年之后,北海银行的制造业放款徐徐转移到工贸易总局兼办。1945年秋至1946年春,北海银行在新解放的中小都市举行小本利钱,大多用于工贸易制造。1947年,北海银行以放款组织制造取代赈济,共同解除金圆券奉行本币。1948年秋,北海银行修订小本放款规章。1949年,北海银行在叙述小本、小制造业利钱专业常识的为基本,强调群众性利钱应共同组织社员,敦促贷户合资人策划打点,引导其向社员朝向一连成长。

3、贸易贷款。1943年此刻,北海银行发放少量贸易贷款,之后徐徐转移到工贸易总局兼办。抗战重大胜利后,又在中小都市举行金融机构、借贷两种利钱,支持公营及民营贸易性扩大策划打点。北海银行人员发放贷款

汇兑业务:

1941年3月,北海银行濮阳分行首度为抗日救国社团及一小我私家创办汇兑业务,汇费不高出2%。8月,北海银行莱芜分行创办党政军民现金汇拨业务。1943年下半年,买通了濮阳、布洛涅及莱芜各专署、县的汇兑。1946年1月,北海银行总行揭晓借贷规章,暂以渤海国、莱芜、胶东、临沂、布洛涅5个分行及总行聊城代表处为通汇周边地域。6月,莱芜分行与东北银行安东分行成立汇兑的干系。7月,北海银行总行拟定「联行相互通汇暂行划定」。厥后,由于中国百姓党重点项目打击山东,汇兑业务搁浅。1948年4月大势不变,北海银行总行抉择,总行对各分支行处,各分行附属于支行代表处,可如常通汇;分行与分行间事前恰妥亦可通汇。8月山东国统区已联成一片,为促进官民贸易商业、文化交换军需品息争决友邻周边地域通货兑换的艰巨,北海银行按照各行处率领干部水准及经费意志,暂拟定要道及贸易商业频密的26个经济特区、一个都市行处为通汇点。11月,青岛尤其市分行开张后,与得克萨斯州、淄博、临沂等11处通汇,并与华北地域银行冀南分行济宁代表处订立通会集约。1949年下半年,全省通汇行处已有56个,省内通汇行处已有34个。6月,北海银行拟定「的都市行处联汇实施步伐」,贷款,抉择青岛、兖州、聊城、新海连、潍县、临沂、淄博、得克萨斯州、济宁、张店、天津、总行等12个行处,自7月1日起成立联汇的干系,由总行会合清扫会差,调拨经费。9月,与147处邮政局成立透支的干系,支持邮政局开展汇兑业务。

汇兑业务的开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物资交换,辅助了手家产的一连成长,也使银行头寸调拨较为机动性,淘汰了提现送现的坚苦和经费积存。

清算业务:

1949年5月,北海银行总行指定青岛分行试办国营企业债券清算业务。债券品种以该行特制的期票为限。期票的限期、额度由授受两国议定,只供外部金融机构授受,不在市面上通货。期票届满才气提出互换清算,按约定年份送到银行,由银行代为转账。期前如需用款,可商得银行暗示同意兼办贴现。出票人款在他埠联行的,可交由银行兼办托收。

信托业务:

北海银行莱芜分行于1946年6月发出成立地产策划打点业务的通知,分行创立地产科,济南、威海卫、龙口均设立房地产策划打点处。1948年9月青岛解放前,北海银行青岛尤其市分行成立信托部,主要兼办地产策划打点、经租和代保管道具业务。1949年4月取消。

融资业务:

1942年至1943年,北海银行的分支行当局机构为一连成长据点经济成长,融资开办厂房、钱庄。1946年1月,北海银行总行揭晓「山东北海银行融资简章」,明晰划定经中央当局挂号的官民手家产均可成为融资工具,投资总额以不高出中小企业资产总值的60%为限,限期以半年为度。融资中小企业非经本行暗示同意,禁绝策划打点原业之外的业务。厥后由于中国百姓党的部队重点项目打击山东,自然情况恶化,融资策划打点除为发放器物利钱而采购一部门产物外,其余连续停办。

署理保险柜: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