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中国IPO指标

中国IPO指标简介   经过长达一年零五个月的暂停之后,2006年5月,上海证交所重新开始新股上市,中国重开IPO市场受到海内外投资者的欢迎。在一些重要的监管变化实施之后,深圳证交所也重开新股上市,但数量有限,主要集中于中小规模的公司。  IPO指标是一种以市值为基础的股票表现测量工具,该指标的构成公司每月加以增删。从1997年12月31日直至2006年8月31日,该指标每月所包含公司的平均数量为102家。八月的总数量仅为37家,表明IPO市场自五月重启以来反弹缓慢。该指标追踪上海、深圳和香港证交所的IPO表现,并以股价变化来计量,起始日为1997年12月31日,结束于该指标发布前一个月的最末一天。  如图1所示,从1998年到2006年,该指标显示价格升幅达80%,推动上海、深圳和香港的IPO超越了此前在2000年达到的峰值。为了便于比较,图2展示了IPO指标、新华富时全指成分股指数与新华富时中国25指数。全指指数仅包含在沪深证交所上市的A股,中国25指数包含在香港证交所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IPO指标介于其他两种指数之间,明确无疑地反映出该指数包含了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上市的公司。  图1:中国IPO指标  图2:中国IPO指标  表1: 中国IPO指标的重要性   公司以首次公开上市作为募集更多资金的一个重要手段。反过来,IPO可以让更广泛的公众市场来评价一家公司的表现,并决定其价值。公司一旦上市,就要遵守法律、监管和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这通常会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对境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要更多地使用国际会计准则。  中国证券市场的历史相对较短。上海和深圳证交所分别于1990年和1991年成立。此后,随着法律、管理条例和监管法规的频繁改进,中国股票市场呈现出令人惊讶的发展速度。2000年7月,在上海和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公司超过1000家。相比之下,成立于1792年的纽约证交所花了200多年时间才达到1000多家上市公司的规模。  中国IPO的迅速膨胀意味着它在每年的市场总值增长中占有很大份额。在过去一年中,投资者们目睹了公司上市的又一轮新浪潮,这些公司的IPO受到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追捧。今年六月,中国银行的IPO在香港募集到112亿美元,在上海募集到200亿人民币。十月份,中国工商银行创下新的记录,在香港和上海两地的IPO共筹资190亿美元。由于这些IPO规模巨大,其表现势必对中国证券市场的总体走势有重要的影响。同时,这些公司的上市也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 中国IPO指标的计算方法   IPO指标列入了在中国大陆成立和办公,并在上海、深圳或香港交易所上市的A、B和H股公司。该指标不包括任何在中国大陆以外注册成立的中国公司的股票。新公司上市之后即被加入指标;指标中现有公司在加入12个月之后将被移除。一支股票的即时自由流通市值为编制指标的基础。股份派息、分股、特殊股利、股票合并、回购、分拆及组合股票分配将会引发指标值的修正。  IPO指标以199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其时的指标值设定为100。该指标涵盖1991年12月31日到目前的这段时间。指标值每月计算一次,每月指标定于下一月的第三个星期发布。  构建本指标的实时和历史交易数据由Bloomberg和新华财经提供,用于编制浮动率的基础信息来自新华财经子公司Mergent、股票交易所、监管部门以及指标中的有关公司等。有关公司行为的信息来源于新华财经、监管机构备案资料和新闻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