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经济货币化

什么是经济货币化  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交易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和货币作用力成正比。   商品化是指所有产出品中用于交换的比例,商品化程度高,即意味着已经走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阶段。  货币化是指商品交换与分配过程中使用货币的比例,货币化程度与物物交换或实物分配的比例呈反比。   一般来说,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与基础,但商品化不一定等于就是货币化. 经济货币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1、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   用商品化衡量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是货币化的基础。  商品经济越发达,商品交换、价值分配和价值管理就越复杂,货币的作用力也就越大。   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了货币化程度,而货币化程度的提高又反过来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2、金融的作用程度   金融的作用程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货币信用关系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2)金融业的发展程度 经济货币化的发展趋势   1、货币化程度的提高不是无限度的;  2、经济货币化进程不是匀速的,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差异;  3、经济货币化向纵深推进到经济金融化的高级阶段。  货币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相对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因为按照货币化的定义,即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不论金融或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总存在着一部分为自己消费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量,所以,货币化比率不可能大于1,其最高值或极限值只能是1,通常只是趋向于1。 经济货币化的作用与影响   货币化程度高,意味着社会产品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和劳务均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之亦然。  商品流通需要以货币为媒介打破实物交换在时间、空间和对象上的限制,从而形成大流通、大市场;所有商品和劳务都在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可以扩大价格的覆盖面和作用场,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对生产和流通的引导、促进及调节作用;货币作用范围的扩大和功能的强化,使国家可以充分利用货币形式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或宏观调节。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