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的历史发展
从1973年到现在,工业国家的中央银行经常在外汇市场上进行直接干预,其中较大的联合干预约有5次,成功和失败的兼而有之。
对1976年―1979年美元弱势的干预在经过1974年至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衰退以后,美国的经济仍处于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的处境。卡特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决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虽然利率在上涨,但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涨得更快,外汇市场因此开始不断地抛美元,使美元的汇价一路下跌。
面对美元的跌势,卡特政府决定干预外汇市场。1978年10月底,卡特政府宣布了一项反通货膨胀的计划,但由于对美国未来的货币政府并没有明确的表示,美元反而在外汇市场上狂泻。面临马克和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德国和日本两国的中央银行被迫进行不改变自己政策为前提的大规模干预,买美元抛本国货币,但收效甚微。
1978年11月1日,卡特总统宣布美元汇价太低,美国财政部和中央银行将直接进行干预。由于前一星期的反通货膨胀计划使外汇市场大失所望,卡特这次宣布的干预包含两项重要的政策转变。第一,货币政策将紧缩。联邦储备银行将把贴现率提高一个百分点,使贴现率达到当时历史高点的9.5%,从而使这次干预包含政策内容。第二,美国中央银行将调用300亿美元干预外汇市场,平稳美元的汇价。其中150亿将从其他中央银行借调,50亿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取和特别提款权的销售,50亿为所谓“卡特债券”(Carter bonds),即财政部在国外销售的以马克和瑞士法郎记帐的债券。卡特计划宣布后,外汇市场果然受到震动,对其第一项紧缩政策更加警觉。在11月1日上午9:13,美元对马克的汇价立刻比前一天的最低点上升3.25%,达到1.83马克;几分钟后,随着中央银行抛出6,900万马克、1,900万瑞士法郎后,美元继续上升,对马克的汇价又上升1%,对瑞士法郎的汇价也上升到1.567。在针对日元的干预动用了500万美元之后,美元对日元的汇价也跌至187.5日元。在这一天外汇市场收市时,美元对主要外汇的汇价平均上升了7%―10%。
在以后的两个星期内,外汇市场仍有抛美元风,以试探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市场的决心,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合德国、瑞士和日本中央银行,一次又一次地在市场干预。到11月底,美国干预市场的总额达350亿美元,使美元明显回升。但是,到12月初,外汇市场开始怀疑美国是否会真正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又开始抛美元,使美元再度下跌。美国等中央银行继续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光是美国就花了310亿美元,但干预的效果已明显下降,到12月底,美元汇价已低于11月的水平。美元的真正走强是1979年10月新的联储会主席保罗?沃尔克上台宣布货币供应控制以后的事。
1985年9月工业五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如果说70年代末美国等中央银行干预外汇市场是一场失败的持久战,1985年9月工业5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则是一场成功的速决战。里根上台后,美元就开始一路走强,到1985年2月25日达到最高点,对马克的汇率高达1美元兑3.4794马克。经过春季和夏季的调整后,美元在该年9月又开始上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五国的财政部长与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讨论外汇干预问题。9月22日星期天,五国发表声明。声明说,五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一致同意,“非美元货币对美元的汇价应该进一步走强”,他们“在有必要时将进一步合作,进行干预”。第二天早上,外汇市场美元便立刻大跌,对马克的汇率从2.7352跌到2.6524马克,跌幅达3%以上。美元从此一路下跌,以至到1986年底,日本和德国的中央银行又被迫采取支持美元的干预措施,收效仍然甚微,美元的跌势到1987年初美元中央银行也参加市场干预时才止住。 1985年9月的干预是否有效,外汇市场存在着争论。有人认为,美元在干预前已经开始走弱,即使中央银行银行不干预,它也会在9月份反弹后继续走弱。但更多的意见认为,这次干预还是有效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