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金融百科

宪政经济学

宪政经济学概述

宪政经济学(ConstitutionalEconomics)是经济学方法在宪法领域的推进,侧重的是宪法规则的经济学分析。宪政经济学是分析宪法和宪政的经济后果的经济学。它着重研究在社会共同生活中制约和影响经济和政治行为者的规则的性质,宪政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政府悖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甚至推动,即政府的存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政府又常常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在这一问题的背后是权力与权利的博弈,是政治与经济的冲突,是政府对市场的侵犯。 宪政经济学宪政经济学

宪政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宪政经济学”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由理查德·麦肯齐编辑的《宪政经济学:包含政府的经济权力》的沦文集中。

宪政经济学相对来说是一个较为年轻的经济学分支,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不少伟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例如:斯宾诺莎、休漠等人都是宪政经济学的先驱,但他们的工作存在很大不足:(1)对政治分析与道德分析未加仔细的区分;(2)没有给个人利益和理性选择足够的重视; (3)对政治宪法的“总体”和“边际”解释上的差异未加区分;(4)没有详细区分私人行为与集体行动的领域。

而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和代表人之一,立宪经济学理论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布坎南推出了他的《宪政经济学》,布坎南认为亚当·斯密运用了比较制度分析的方法进行过宪政经济学研究。之后,威克塞尔在其论述财政理论的基本著作《财政理论研究》中提出,要注意规则的重要性,改革的努力必须放在改变那些约束决策制定的规则上,而不是放在通过对行为者的行为施加影响来改变预期结果之上。在布坎南对麦肯齐首次提出的宪政经济学的概念进行重新阐释之后,20世纪70年代之后,在公共选择学派、法经济学派、新经济史学派、奥地利学派等学者的努力下,宪政经济学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对经济理沦本身、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洗转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范式,积累了大量的文献。

宪政经济学与一般制度经济学的区别

与—般制度经济学不同的地方是,宪政经济学并不把制度看成是简单的制度安排,也不仅是这些制度安排之间形成的互补关系,它认为制度是一个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的上端,就是宪法。一句话,宪政是制度中的重中之重。它是生成制度的制度,是规则的规则。是元制度,元规则。所以,当宪政出现问题时,它对社会的损害要远非一般制度问题能比。反过来说,对宪政的经济学研究则比对一般制度的研究“更有效率”,宪政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的“更高层次”。

丛书介绍

宪政经济学:探索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中国社会经济制度变迁前沿研究丛书

宪政经济学
宪政经济学
作者:王小卫 著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ISBN:7542916289印次:1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2006-3-1 字数:142000版次:1

内容提要

本书是从宪政经济学角度对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和经济转型过程的研究,以期从这一角度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上宪政资源缺失的国家的经济转型作一个尝试性解释。本书围绕宪政经济学核心问题——“政府悖论”,对宪政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作了介绍和探讨,重点对亚当·斯密、哈耶克和布坎南等人的宪政经济学思想与模型作了比较研究。运用演进博弈工具分析了权利的起源与演进,提出了元宪法概念,探讨了宪法的经济学含义。从正式的第三方实施者角度解释了“政府悖论”产生的原因及其制度之解。在此基础上,本书是对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理论应用和对经济转型的一个尝试性解释,从转型经济的实际出发,针对政府-市场二分法的局限性,提出了宪法-政府-市场三分法的分析框架,在对政府因素量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基本结论:有效的宪法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游戏规则;宪政制度与市场制度是一套互补的制度安排;只有宪政的确立,才能有效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距离。

目录

第一章 导论1.1 问题的提出:没有规则的游戏怎么玩?1.2 宪法、宪政及宪政经济学1.3 文献综述1.4 研究方法第二章 宪政经济学的思想与模型2.1 亚当·斯密的宪政经济学思想2.2 哈耶克的宪政经济学模型2.3 布坎南的宪政经济学模型2.4 科斯、诺思、阿罗与森的相关贡献第三章 权利的经济学分析3.1 产权与权利3.2 元宪法权利的出现3.3 从元宪法到宪法的演进3.4 宪法的变迁方式第四章 宪政经济学的国家观念 4.1 实施机制的演进4.2 作为第三方实施机制的国家4.3 政府悖论4.4 政府悖论的宪政之解第五章 全能政府与传统体制的形成5.1 全能政府:从观念到现实5.2 传统经济体制的形成5.3 强迫性交易5.4 传统体制的权利结构和内在矛盾第六章 转型经济的宪法化效应6.1 转型经济的宪法化效应6.2 自由的经济学含义6.3 自由与人力资本6.4 自由迁徙权:用脚投票6.5 选择权:作为发现的程序第苹昌 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沉思7.1 宪法-理论-市场:一个新的分析框架7.2 转型经济中政府因素的量化分析7.3 结束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