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宏观经济研究:国际粮价暴涨下 如何判断国内粮价及通胀走势

  受俄乌冲突、化肥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国际粮价是否会对国内粮价形成冲击,进而导致国内通胀攀升?我们解读如下:

  年初以来,国际粮价暴涨,国内粮价整体涨幅则相对可控。年初以来,稻谷、小麦、玉米国际价格分别上涨20%、48%、38%,国内价格分别上涨2%、14%、5%。

  影响国内粮价的两大成本端因素:化肥价格、人工成本。

  化肥:主要受上游原料价格推动,年内同比增速或较为稳定。上游涨价对化肥价格影响较大,同时钾肥依赖进口,国际化肥价格上涨也会形成冲击。假设当前化肥价格的环比增速不变,则年内化肥价格同比增速将维持在20%左右。

  人工:与整体通胀环境较为相关,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人工成本大幅上涨主要出现在2011-2013 年,彼时城市建设推升了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快速上升,种地收入需要向快速上涨的进城打工收入靠拢。当前在地产建设需求疲弱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工资难以出现大幅上涨。

  国际粮价会影响国内粮价吗?从粮食政策与历史复盘两个角度来看:

  造成国内外粮价差异的政策基础——最低价收购政策与进口配额制度。国内粮价长期高于国际粮价,一方面,最低价收购制度保证了国内粮价的下限;另一方面在进口配额制度规定下,除非国内外粮价差距过大,国内厂商也没有进口粮食使国内粮价向国际粮价收敛的动力。

  复盘08-12 年,国际粮价暴涨,国内先抛储稳价,后再稳步提价促产。2008 年国际粮价暴涨后,2009-2012 年,在维护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国内逐年稳步上调粮食最低收购价以保耕促产,期间我国主粮连续4 年大幅增产。

  如何判断本轮国际粮价暴涨下的国内粮价走势:短期看储备、长期看政策取向。

  短期:国内粮食储备较为充足,具备稳粮价的能力。2021 年末,我国稻谷、小麦库存消费比分别达到66%、45%,高于2008 年,也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

  中长期:逆全球化背景下,粮食安全重要性上升,政策或存在提价促产的动力。近年政府工作报告重新出现了粮食增产、提价的相关表述。2020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时隔5 年后再次提到要提高粮食收购价,2021 年政府工作报告在时隔8 年后再次提到要提高单产。

  回归到粮价对通胀的影响,短期有两层缓冲垫,中长期或抬升中枢:

  短期两层缓冲垫:充足的库存、粮价到CPI 并非直接传导。粮价波动远高于CPI粮食分项波动。CPI 粮食分项更可能是参照大米、面粉等粮食制成品零售价。假设年内CPI 粮食分项环比维持当前强势水平,对年内CPI 同比的最高拉动或也仅在0.1个百分点左右。

  中长期看在粮食安全背景下,粮价可能抬升通胀中枢。如果政策类似此前2008 年之后的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粮价最终会传导至制成品零售价上。参考2011 年国内粮价明显上涨时期,粮食分项对CPI 的拉动最高在0.3 个百分点左右。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风险,经济下行风险。

(文章来源:兴业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