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上海票交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顺利投产上线

  记者6日获悉,上海票据交易所(下称票交所)新一代票据业务系统(下称新系统)在上海疫情封控解除后的第一时间顺利投产上线。

  6月初即按期投产上线的新一代电子化票据业务平台,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相互融合,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诸多问题。新系统将承载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为新时期票据市场的新发展格局奠定重要基础。

  “三步走”战略实现纸电票据业务融合

  2017年6月,票交所正式运行不到半年,票交所对加快全国统一票据市场建设的核心工作——纸电票据业务融合制定了分三步走的实施路径,即数据融合、交易融合和系统融合,简称为“三步走”战略。

  所谓数据融合,就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数据信息同步到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由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原有功能基础上对电子票据数据进行加工,实现电子票据业务各项数据的查询、统计和分析功能。所谓交易融合,是指纸电票据交易规则的统一,以及将电子票据贴现后的交易、托管、清算、结算等功能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迁移到中国票据交易系统。所谓系统融合,则是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相互融合,真正实现纸电票据业务全流程一体化处理。

  票交所在第一个五年期间,顺利实现了数据融合和交易融合。在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又开始实施第三步,同时也是三步走中最重要的一步战略——系统融合,这是票交所,同时也是票据市场发展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新系统实现三大突破

  新系统是票交所独立自主承担核心系统研发运行后的第一个重要成果。新系统投产上线完成后,将带来票据市场的三大突破:

  一是系统融合、规则一致,实现系统和规则的双统一。

  过去,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和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在业务规则、功能架构以及与市场成员互联的接口规范、运行维护机制等方面都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成员业务处理的复杂度,也增加了系统建设和运维的成本。新系统建立了统一高效的业务处理平台,改变了原先分散在两个系统分别处理电票不同生命周期业务的做法,实现了一个业务系统、一套接口功能兼容纸电票据的全生命周期业务流程,从根本上解决了两个系统并存导致的重复投入、系统割裂等问题,在节约市场成员系统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二是想付多少、就付多少,实现票据的“找零支付”功能。

  企业在使用传统票据中,持有的票据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不匹配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企业不得不采用质押换票或贴现融资等方式解决支付需求。新系统解决了企业票据持有金额与支付金额不匹配的痛点,对传统电票的签发和流转形式优化升级,支持出票人签发由标准金额票据组成的票据包,票据持有人可依据实际业务场景需要,在相应业务环节将持有票据包按实际交易金额灵活支付,真正做到“想付多少、就付多少”。

  三是关口前移、综合防控,形成前后一体、多管齐下的风控体系。

  加强票据市场风险防控始终是票交所的初心和使命。在新系统的建设中,票交所将加强风险防控作为功能升级的首要需求,为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提供了新手段。新系统引入了企业信息报备、票据账户主动管理等功能,前置并强化了对企业身份的准入校验和管控;深化了承兑信息披露、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功能,进一步加强了市场的信用约束;提高了票据到期业务的自动化处理水平,降低了票据到期兑付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建立了票据业务监测平台,对承兑人超额承兑等风险行为开展大数据分析监测,同时完善风险票据的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提升了风险综合管控能力。

  票交所表示,接下来,还将在今年8月份组织首批市场成员投产上线;争取在2023年底前,完成全市场成员的陆续投产。在此过程中,新系统的功能会不断升级优化,越来越多的市场成员将会体验到新系统强大的功能和性能优势。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