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多方合力破解“供应链之困”

  本报记者王丽娟

  近期,随着外贸重点区域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不少企业加班加点赶工,兑现停产期间积压的订单。但是,在上下游企业需求旺盛的同时,稳供应链需求进一步凸显。

  “我们原材料库存基本消耗殆尽,急需一批进口材料保证这批已经逾期的产品尽快交付,但是目前物流运输时间比平时加长了一倍,如果近期还没有原材料进来的话,工厂将不得不面对减产甚至停产的局面。”深圳一家家具生产制造企业客户部经理毛杰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受今年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外贸供应链出现了较多问题,主要出口市场港口拥堵、物流成本较高、集装箱周转持续不畅等都给外贸企业生产带来较大困难。

  供应链不畅在影响企业生产交货的同时,还在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我们一般采取海运的方式将货物运至海外仓,但今年海运价格上涨了不少。以往海运发货大概是7元/公斤,现在平均18元/公斤,有时候还会碰到有钱也订不到发货柜的情况。”毛杰说。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近期对外贸企业的调研显示,受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海运及陆运运费涨价等影响,不少外贸企业反映,今年的盈利能力继续呈下降趋势。

  为了解决复工之后物料吃紧等难题,保障复工复产的畅通,减轻外贸企业的压力,近期,有关部门密集部署,加大外贸保链稳链力度。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将“保障外贸领域生产流通稳定”摆在首要位置,保障重要零部件、装备和产品运输,助力外贸运输保通保畅。

  商务部、海关总署等相关部门接连部署,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在“通堵点”、保障外贸货物国内运输畅通方面,将指导各地建立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保障制度,及时解决外贸企业的困难问题,尽快帮助受疫情影响的外贸企业复工达产。全力保障外贸货物货运物流通畅,外贸企业可按照规定申领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

  除了需要解决国内运输畅通,外贸企业还面临着国际物流的压力。为此,商务部提出持续推动扩大国际班轮公司直客对接的业务规模、加强与国际货运班列沿线国家沟通协调、用好航空货运运力等措施,帮助外贸企业缓解国际物流紧张带来的压力。

  此外,地方层面也在积极推进稳外贸,包括上海、南京、广州、深圳、海口等多地海关都在发布新的举措,在帮助外向型企业“稳链”的同时,也稳定其信心。特别是上海,将畅通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工作重点进行推进,不仅发布了复工复产重点外贸企业“白名单”,还提出了鼓励减免货物堆存费、滞箱费等具体细则,切实为外贸企业解决了困难。

  在上下齐心保运转的情况下,近期长三角区域物流较疫情之初效率明显提升。近日,上海港集装箱单日吞吐量已达11.9万标准箱,恢复至正常的九成;浦东机场货物日吞吐量超7000吨,恢复至七成水平;经由高速公路省界道口进出上海的货运车辆单日已达7.8万辆,恢复至常态的三分之二。数据也显示,5月上旬,上海口岸的进出口监测货值为1886亿元,环比增长17%。

  “保证产业链供应链不断链是经济运行的底线。从生产、物流上破除瓶颈,为企业创造复工复产条件,是加固外贸‘保稳’的基础,也是保证国内国际双循环通畅的重要举措。”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洪俊杰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