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科改示范行动”进入再深化阶段 政策落地“最后一米”正在打通

  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而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在大力总结推广“科改示范行动”已经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也进入到查短板、补弱项,推动“科改示范行动”再深化、引领突破作用再加强的阶段。如何发挥好“科改示范企业”的“种子”“头雁”和“尖兵”作用,下一步将会有哪些重点措施等多方面值得关注。

  “科改示范行动”取得显著成绩

  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遵江介绍,公司自2020年4月入选“科改示范行动”以来,两年共完成182项技术成果转化,新产品销售超过收入总额35%。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首次突破90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8%,营业收入利润率同比提高44%。

  中国石化催化剂公司是众多“科改示范企业”中的一个典型。据了解,2020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

  国资委数据显示,两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6327.5亿元。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9年增长34.5%和45.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较2019年提高30.5%和20.8%。

  “两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种子’‘头雁’和‘尖兵’作用,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表示,“科改示范行动”取得的显著成绩不只是靠“科改示范企业”的自身努力,而是多方面共同行动、合力形成的,这里包括集团公司和各地国资委的大力支持和推动,多维度协同创新、创新政策的保障等。

  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在国资委8日举行的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上,广西国资委介绍,广西国有企业已成为创新驱动发展重要力量——2021年,广西国资委监管企业新产品产值增长18.3%,研发经费增长50.9%,拥有的各类创新平台占全区25%,研发经费支出占全区45%,重大科技成果占全区33%;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占全区25%。

  广西国资委党委副主任唐爱斌说,全区9户“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发展活力动力持续释放,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国资委数据显示,“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2021年研发投入强度达15.4%,远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2.49%),也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科改示范企业”科技人员占比平均达到50.7%,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部研究员刘兴国认为,“要想充分发挥关键人才的作用,既要加大激励力度、增强激励效果,也要切实解决其现实困难,确保其将全部精力安心投入到科研创新工作之中。”

  创新主体要做到“搭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人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翁杰明指出,“科改示范企业”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中的“先锋队”,探索形成经验的更大价值在于复制和推广。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从不同层面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内生动力、系统合力和政策引力这“四力”,是推广成功经验的重要抓手。

  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米”

  事实上,随着“科改示范行动”的深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力度还不够,有的创新主体内生动力还不强,协同创新的方式有待优化,创新激励政策的应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从不同层面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内生动力、系统合力和政策引力这‘四力’,是推广成功经验的重要抓手。”翁杰明说,“科改示范企业”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中的“先锋队”,探索形成经验的更大价值在于复制和推广。

  国资委指出,近年来坚持“应给尽给、能给尽给”原则,陆续出台了“五加、两减、一保障”一揽子创新支持政策(即考核加分、利润加回、投入加大、激励加码、改革加力,两金减出、容错减压和保障工资总额),其他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支持性政策。但一些企业还不熟悉、应用不到位。

  “当务之急就是要把这些好政策真正转化为生产力。”翁杰明强调,对于创新激励政策,要做到“学深吃透+集成运用+务实落地”。要让各级各类创新主体、创新链各环节、基层一线的每个科研人员都感受到政策的温暖,真正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近日国资委会议部署,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要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方面的合规免责清单,或在已有的经营投资免责事项清单中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明确具体免责事项、范围标准、实施程序等。在依法依规、权责匹配、勤勉尽责、未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对未达到预期目标、造成资产损失或其他不良后果的,可免予追责,充分宽容探索未知过程中的失败,支持国有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甩开膀子大胆闯、心无旁骛干科研、一心一意搞创新。

  刘兴国认为,“科改示范企业”胆子可以大一些,步伐可以快一些。只要是不违反中央关于国资国企改革“四梁八柱”相关规定的内容,都可以大胆去探索去尝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