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原料煤基地建设提速 宝泰隆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7.26%


  8月30日,宝泰隆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70亿元,同比增长24.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27.26%;实现扣非净利润9905.53万元,同比增长28.96%。

  宝泰隆表示,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焦炭、甲醇、精制洗油等主要产品销售单价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大幅增长。

  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长

  2022年上半年,由于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新冠疫情持续等因素影响,煤化工产品价格较去年同期有一定上涨,但原材料煤炭价格的涨幅远远大于产品价格涨幅,且持续供需偏紧价格高企,严重挤压了煤化工企业的经营利润。

  在积极布局下,宝泰隆经营业绩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宝泰隆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报告期内,宝泰隆一直紧盯市场趋势变化,严格执行‘产销平衡’策略,科学筹划、统筹推进,各项生产经营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依托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积极进行节能降耗、提质增效,深挖创新技改潜力,共完成重点技改项目13项。”

  添翼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吴婉莹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道:“宝泰隆深耕煤化工产业十多年,形成了扎实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极高的市场应对能力。今年上半年,公司多措并举推动降本增效,上半年产量虽不及去年同期,但收入和利润双双同比增加。一方面是受市场条件影响,宝泰隆生产的焦炭、甲醇、精制洗油等主要产品售价同比有较大涨幅;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公司逐步完善的循环经济模式及挖潜创新、降本增效等措施使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宝泰隆一直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绿色化改造,促进企业向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目标发展,增强业绩增长内生动力,2022年全年计划用于技改资金近亿元。

  “煤企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降本提效,节能减排,挖潜创新,同时有助于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煤炭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全盘考虑数字化转型的各层次需求,重点加强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的保障,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并做好人才培养和储备等工作。”吴婉莹如是说。

  宝泰隆表示,公司将紧盯市场变化趋势和行业相关政策,加快煤矿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转型升级项目,加强精细管理和科技创新,加强安全管理,加大环保投入,维持业绩增长态势。

  加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原料煤在煤化工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占比接近50%,而近期煤炭价格持续走高,对依赖外购煤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营压力,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也成为发展煤化工产业、构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关键。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独立焦化企业和黑龙江省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宝泰隆持续加快原料煤基地项目建设,目前公司旗下有七座煤矿正在开工建设,累计投资9.6亿元。

  “煤炭若实现自给,将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雄厚的资源保障,彻底扭转原料严重挤压产品利润的不利局面,打开企业发展新格局。”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早日实现原料自给,在建设资金筹集到位后,公司煤矿建设一直在小步快跑,预计年内开始将逐步小批量释放产能,其中宝泰隆矿业公司五矿项目工程已完成75%左右,届时可释放30万吨/年产能。

  今年上半年,宝泰隆圆满完成了12.37亿元的非公开发行项目,资金全部用于建设宝泰隆一矿、二矿、三矿,目前正在按计划进行建设。此外,宝泰隆旗下多家子公司用自有资金建设的煤矿也处于不同的建设阶段。

  据介绍,2023年,随着宝泰隆矿业公司宝忠煤矿和宝清大雁煤矿按计划达产,宝泰隆将有3座煤矿共计释放90万吨/年产能,原料煤自给率会接近30%;到2024年,包括募投项目在内的6座煤矿建成达产后,煤炭自给率将进一步提升至近50%;公司持有的全部8座煤矿均建成达产后,煤炭产能将达到465万吨/年,可以实现绝大部分自给。

  值得一提的是,为响应“双碳”战略及增加抗风险能力,宝泰隆还在不断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拓宽和延伸循环经济产业链,加速推动企业由煤化工向煤基石油化工方向拓展,最大化利用煤炭资源,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

  2021年以来,宝泰隆相继启动了氢气提纯及重装装置项目,并与中石油、中石化、哈电股份等强强联手,共同推进“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今年上半年,宝泰隆继续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氢提纯、加氢站项目均已通过中石油黑龙江石油公司可研评审,待其上级公司审批通过,相关氢能项目将逐渐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踏出构建氢能产业生态的关键一步。

  吴婉莹表示,煤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提高煤炭开采、生产、排放全过程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同时要积极储备人才队伍,提高协同融合发展的意识,逐步实现高效率、高安全度、高水平人才队伍,低损害、低排放、低伤害的发展目标。此外,要积极布局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产业融合,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