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朱隽:要抓住人民币国际化重要时间窗口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司长朱隽近日在视频发言中表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全球经济格局加速变迁,外界对人民币互换的需求进一步上升,互换目的更趋多元化。要抓住外界对人民币需求上升的契机,借鉴国际经验,继续完善我双边本币互换机制,更好发挥人民币互换的作用,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水平的提高。

朱隽在发言中表示,十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新形势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坚持市场主导、顺应市场需求,政府如何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成为新形势下建设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

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再出发。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深刻揭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国际社会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超主权货币、储备货币多元化两种主要改革思路越来越明晰。中国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参与者,推动了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两大标志性事件:一是2009年时任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撰文《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深刻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强调短期内应特别考虑充分发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的作用,引领了此后国际社会的讨论和探索;二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2016年加入SDR货币篮子,是储备货币多元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十多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在诸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跨越。目前,人民币已初步具备国际货币特征。但也应看到,人民币与主要储备货币相比仍有差距。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美元、欧元、日元、英镑和人民币在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分别是60.5%、20.5%、5.9%、4.5%和2.1%。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仍不匹配。

近年来,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内部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外部看,中美脱钩有从科技、投资、贸易等领域向金融领域蔓延的趋势,倒逼人民币国际化;欧元及日元国际化进程提速,人民币国际化面临“不进则退”的同行竞争压力;移动支付、数字货币等迅速发展,各界热议金融科技能否推动国际货币体系重塑。未来一段时间,可能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时间窗口。

从国际经验看,货币国际化由市场主导,政策不会改变货币国际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当本币国际化条件已经具备时,政府的抑制政策无法阻挡市场力量对本币国际化的驱动,历史上德国、新加坡均试图抑制本币国际化,但收效甚微;而当本币国际化势头减弱时,政府也很难依靠支持政策提振本币国际化程度,如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一系列旨在促进日元国际化的政策未能逆转日元国际化进程停滞甚至倒退的趋势。但政府可以发挥助推器、稳定器、润滑剂的作用,利用“看得见的手”熨平波动,确保货币国际化的平稳推进。因此,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要继续坚持市场主导,顺应市场需求,政府要为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