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兴证宏观6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如何理解出口继续保持韧性?

  来源:兴证宏观

  投资要点

  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17.9%,高于前值的16.9%;同时进口增速(以美元计价)为1.0%(以美元计价),低于前值的4.1%;出口增速上行保持韧性,同时进口增速(以美元计价)下行,与出口增速继续恢复发生背离。对此,我们认为:

  价格仍然是解释本月进出口数据的重要因素。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价格成为解释进出口增速的主要因素,而价格也仍然是本月进出口的主要贡献因素。从“量”而言,主要商品的出口和进口的数量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尤其在进口中体现更为明显,这反映内需的恢复仍然需要时间。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一:出口疫后“填坑”仍在进行,上海进出口增速由负回正。此前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长三角地区,6月进出口增速明显回升,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接近4成。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上海,6月进出口增速由5月的负数转为正增长。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二:对韩国出口的替代效应。6月中国出口拉动主要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以及轻工纺服。汽车、电子等机电产品在6月的高增一部分来自于国内复工复产的拉动,另一部分或来自于对韩国出口的替代。6月初开始,韩国工会发起无限期罢工,这导致6月韩国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制造业相关的电子、交通工具等出口增速下滑更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出口订单或转移至中国。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三:东盟生产需求仍然较为强劲的支持。分国家来看,6月中国对东盟的同比出口增速继续回升。相较于欧美国家经济逐步下行,东盟整体经济仍然较为稳健,生产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这也对中国轻工纺服和电子等产品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

  出口增速短期“挖坑反弹”,下半年仍有回落压力。虽然中国出口在疫后反弹、事件性因素以及新兴市场生产需求的支撑下仍然保持强劲。但是,中期来看,在全球需求走弱和中国出口份额向疫情前中枢回归的背景下,下半年出口增速仍有下行压力。

  风险提示: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经济下行风险。

  正文

  6月出口(以美元计价)同比增17.9%,高于前值的16.9%;同时进口增速(以美元计价)为1.0%(以美元计价),低于前值的4.1%;出口增速上行保持韧性,同时进口增速(以美元计价)下行,与出口增速继续恢复发生背离。对此,我们认为:

  价格仍然是解读本月进出口增速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我们在此前多篇出口报告中所述,2021年下半年之后价格因素对出口增速的贡献开始成为主导。拆分本月主要商品的出口和进口金额来看,价格也仍然是主要的贡献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由于6月人民币兑美元相较去年同期出现比较明显的贬值,因此以美元计价的量价拆分来看,价格的同比增速贡献出现一定的下滑。这也是我们看到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出口增速明显高于以美元计价的进出口增速的原因。从“量”而言,主要商品的出口和进口的“量”的同比增速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尤其在进口中体现更为明显,这反映内需的恢复仍然需要时间。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一:出口疫后“填坑”仍在进行,上海进出口增速由负回正。根据海关总署发言,以人民币计价的6月长三角地区进出口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4.9%,高于同期全国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率接近4成。尤其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上海,6月进出口(人民币计价)已恢复正增长,当月同比增长9.6%,相较5月的-13.7%上行23.3个百分点,上海港的进出船只数量自6月开始也快速增加。从集装箱吞吐量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6月中上旬长江三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远高于八大枢纽港口的水平。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二:对韩国出口的替代效应。拆分中国主要出口商品来看,6月中国出口拉动主要为高新技术及机电产品,以及轻工纺服为主。机电产品中,汽车、集成电路以及船舶等较为强势。汽车、电子等机电产品在6月的高增一部分来自于国内复工复产的拉动,另一部分或可能来自于对韩国出口的替代。6月初开始,韩国民主劳动组合总联盟下属货物运输工会“货物连带”发起无限期罢工,拒绝进行货物运输,这导致6月韩国出口增速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制造业相关的电子、交通工具等出口增速下滑更加明显。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出口订单或转移至中国。

  出口保持韧性原因三:东盟生产需求仍然较为强劲的支持。分国家来看,6月中国出口的结构和5月类似,值得注意是对东盟的同比出口增速仍然在上升。相较于欧美国家由于高通胀和快速加息等问题已逐步进入衰退区间,东盟整体经济仍然较为稳健,生产需求仍然较为旺盛,这也对中国轻工纺服和电子等产品的出口形成一定支撑。

  出口增速短期“挖坑反弹”,下半年仍有回落压力。虽然中国出口在疫后反弹、事件性因素以及新兴市场生产需求的支撑下仍然保持强劲。但是,中期来看,在全球需求走弱和中国出口份额向疫情前中枢回归的背景下,下半年出口增速仍有下行压力。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