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期货

2022跨节特别篇(一)国际宏观经济

一、美联储一月FOMC会议加强“鹰”加息预期,引起各大市场震荡

美东时间2021年11月3日,美联储FOMC会议正式启动Taper,决议将抗击疫情来的每月1200亿“托底式”美元资产购买计划正式开启退出:按照每月减少150亿美元速度进行,根据这个"Taper"速度,预计到2022年6月Taper正式完成。美债十年期收益率快速上升突破1.6%,因全球资产和商品的定价大半锚定这个“基准利率”,由此引发了全球债券市场的大幅震荡。

Taper政策公布后,市场本身关注的并不是Taper本身,因美联储在前期FOMC政策声明中已经明确指出收水三步走的路线图:先Taper后加息最后是缩表,所以市场关注的是美联储的“美元货币政策”是否确认开始减速(加息)并且开始转向(缩表),这个过程是“慢转弯”还是“快转弯”,而“动作快慢”直接决定资产和商品市场趋势。

出乎市场预料的是,鲍威尔转“鹰”态度坚决。2021年11月30日,鲍威尔在出席国会参议院听证会中指出:“通胀进一步上升的风险增加,通胀持续高企的威胁也在增加,是时候放弃”临时通胀“的说法了,我们此前在通胀问题上忽视了供给侧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将使用工具来确保更高的通胀不会变得根深蒂固,家庭已感受到高通胀的影响。”

事实上,虽然市场对美联储的转鹰有充分预期,但没有意识到美联储转鹰“速度太快”。2021年12月美联储公布了FOMC再度提速“Taper”,将缩债规模从150亿美元大幅提升至300亿美元,根据该计划,预计到2022年3月Taper就可以完成,因此市场开始转向对于美联储第二部“加息预期”开始充分定价。2022年1月美联储FOMC会议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这一场会议将决定2022年美联储的实际“收水”动作快慢。美联储首次对于加息和缩表给出了官方的指引:

受会议决议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2022年加息三次的预期已经基本确认,考虑到全球新冠疫情特别是奥密克戎的对供应链的冲击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已经不是“急转弯”,而是2022有很大机会迎来“掉头”(即缩表),这意味着全球的高通胀在强势货币政策面前可能没有很长的持续性,远期通胀预期走弱成为必然,由此而带来的美债收益率的“扁平化”上移。强化“鹰”预期着实把市场打了个措手不及,2022年1月18日,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短期内快速突破1.8,美股也迎来了大幅的下调。截止2022年2月4日,收益率更是突破1.9,这也意味着2月7日,全球资产证券市场将面临“极大”的回调压力。

各大机构对美联储加息预期进入“开放式”预估当中。从2021年11月份开始讨论2022年的3次加息,不断提升至5-7次,甚至有机构给出8次加息的预期,而预计美联储基准利率也从0.5%提升至1.25%-2.75%的区间,甚至单次加息的幅度也从每次25BP上升至50BP。受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美元指数不断冲击高位,2022年1月24日,美元指数突破97点,刷新2020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2022年全球市场“避险情绪”急速升温,“任何”宏观经济指标的“亮眼”表现都会被市场解读为“支撑央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当地时间2022年1月24日,美国四季度GDP年化季率初值录得6.9%,大幅高于5.5%预期;2月4日,在ADP就业数据爆冷后,美国1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新增46.7万人,创下去年10月以来的三个月新高,超12.5万人预期值400%;这些意外的“惊喜”在现在的资本市场来看,无疑是“惊吓”的成分更多一些,这意味着2022年美联储“鹰派”货币政策转向或没有“多少回心转意的空间”。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美联储的鹰派预期的强化也彻底扭转了多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欧洲货币政策。

二、英国首次背靠背加息,欧洲通胀持续升温 欧央行货币政策急掉头

2022年2月3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0.5%,同意英格兰银行应停止对任何因购买英国政府债券而到期的未来到期债券进行再投资(被动缩表)。同时委员会同意英格兰银行停止对任何到期的英镑非金融投资级公司债券购买股票进行再投资,并应启动出售公司债计划,在不早于2023年底,减持所持有的公司债券购买存量。委员会重申,只有在银行利率升至至少1%时,才会考虑开始积极出售英国政府债券(主动缩表),具体取决于当时的经济状况。

这是2004年以来英国央行首次完成“背靠背”式加息(月度连续加息)。从公布的会议的投票情况来看,英格兰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以5票对4票的微弱优势将银行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至0.5%,然而这并不是像会前预期的那样9:0或8:1通过,反而更加“鹰”,因为4票少数派更倾向于将利率提高0.5个百分点至0.75!

无独有偶,ECB(欧央行)也在同一日发布了货币政策决议:维持边际贷款利率0.25%不变,主要再融资利率仍为0%,存款便利利率仍为-0.5%,符合市场预期。但与之前欧洲央行仍然坚持“临时性通胀”的言论和预计PEPP3月份到期后通过其他方式(例如APP)继续维持货币“相对宽松”的说法不同,本次欧央行也开始抛出“加息预期”。

虽然这与市场对于利率定价预期不同(ECB会议决议公布前,欧洲利率市场预计欧央行2022年加息两次,该预期被广泛反应在欧元和美元期货市场的广泛的交易中),欧央行行长拉加德的发布会上的发言称:“1月欧元区通胀率不降反升、同比增5.1%创历史新高令人意外,通胀维持高企的时间预计将长于此前预期。尽管仍预计通胀将在今年得到缓解,欧洲央行做好了适时调整所有工具的准备。”这是拉加德首次承认高通胀将会持续的威胁,而本次会议并没有提及之前“2022年不太可能加息和不跟美联储节奏”的说法。因此市场仍然对于欧央行表态定价为:2022年两次加息40BP,首次加息提前至6月份。市场专业人士戏称欧洲各央行被5.1%的通胀率吓坏了,拉加德的表态一如2021年10月份鲍威尔的Taper表态一样,带给市场不少“惊吓”。

受次影响欧洲债市集体进入罕见的飙升的状态。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1.664%,创下2020年12月份以来的最大涨幅,值得注意的是欧央行PEPP计划购买了2500亿欧元的意大利债券,保持了对借贷成本的控制,导致意大利的10年期债券收益率低于新冠疫情之前水平,但自08年金融危机之后,意大利经济公共债务的剧增,但经济增速却不匹配,一旦出现类似希腊债务危机的黑天鹅事件,其规模足以破坏整个欧元区货币集团的稳定。德国、英国、法国国债收益率均迎来了不同幅度的上升,其中德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转正升至0.241%,创2019年1月以来新高,或意味着欧洲负利率时代或迎来终结。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和欧元占有绝对性的定位,欧债/美债收益率也是国际资本跨境套利的重要参考标准,直接影响全球最大规模的跨境套利,也直接影响欧元/美元汇率,从而对美元指数产生主导性的影响。受到欧洲地区债券收益率上升的影响,欧元兑美元快速升温,美元指数也从97高位快速回落至95附近。

三、IMF下调全球经增速预期

在高通胀面前,特别是新冠疫情有向着长期化、常态化的方向发展时,货币政策对隐性“产出缺口”的已不再是正贡献,当工资与通胀挂钩时,央行的货币政策将逐步失去调控作用,所以在可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转向是碰到“通胀墙”后的必然选择。但全球泛滥的流动性创造的债务和资产泡沫仍将保持巨大的惯性,而将倾未倾之际,我们看到的就是流动性在“源头收紧闸门”的恐慌中的出现各种摩擦性成本上升,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认为“高通胀”是暂时的,但这个持续时间或超过12月,去杠杆、打通胀将成为2022经济运行的主轴,全球GDP在2022年增速将在货币政策收紧的大环境中给出一个合理的答卷。2022年1月IMF发布的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中,已经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进行了明确的下调,同时对于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含制品)的价格预计2022年增速为11.9%,较2021年12月份的预测值上修了13.7个百分点,对于能源市场的分析,将在本系列(二)能源市场展望中进行分析。

四、新春展望

在《大宗商品生产者价格指数报告》中,笔者提到,2022年是全球资产和商品价格重新挂钩的一年,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确定的是资产的价格将会随着货币政策逐步退出而进入一个下滑周期,而商品价格将会滞后利率上涨的影响,而不断在短期的通胀水平高位影响下而不断上升。从2022年开春的全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的确是延续这个经济学不变的规律。虽然说通胀是一个短期现象,2022年全球经济体(除中国外)去杠杆、打通胀的主逻辑下,高通胀必然面临退出,只不过拐点不会很快到来。

在因果关系中,果总是滞后于因的表达。例如一天中气温最高往往在下午,而不是太阳热辐射最高的中午。为了应对疫情全球大放水是因,而高通胀自然就是果,同样因的消退,果自然也会滞后才能消除。大概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通胀水平同比增速在今年二季度就会出现拐点,但大宗商品价格回调的拐点要更滞后一些,在2022年10月底之前,通胀仍然是大宗商品价格利多的主导因素。能源市场价格或在2023年二季度迎来趋势性的回调拐点,而2022年对于全球供应链来说,仍然要对原料价格上涨和需求预期转弱保持足够的警惕。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