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华创·每日最强音】大众品成本压力:应对与展望 |汽车+医药+食饮(20220407)

重点推荐

  华创汽车

  2022/04/06

  摘要:

  综述:3月终端表现低于预期,疫情影响较大。3月终端表现低于此前预期,疫情、油价上升、车价上升等,对当期销售形成影响。

  疫情对需求端:3月多地散发疫情,尤其在3月下旬是传统的冲量时期,而今年3月中下旬以来疫情越发严重,多地加大管控力度,对消费者意愿、经销商经营节奏(包括活动节奏,暂停营业等)、车管所及银行等机构营业节奏等形成影响,最终影响终端集客和交付。

  疫情对供给端:部分车企部分工厂在3月停产或减产,导致部分车型供给不足,也对终端交付形成一定影响。

  油价:汽油价格快速上升,影响价格敏感的油车消费者购车意愿。油价上涨同时也影响消费者对新能源车性价比的感知,对部分车型的目标消费者而言,虽然新能源车迎来涨价潮,但相较于油车依然能体现出生命周期性价比。

  车价上升:受原材料涨价影响,3月中旬新能源车开始集体涨价,也对中低端新能源车消费者购车意愿形成一定影响。

  上险:预计3月同比-27%至-22%。上险预期较此前下调约20-25万辆,对应悲观-乐观预期122万、126万、130万辆,同比-27%、-25%、-22%,环比+10%、+13%、+17%,合资(vs自主)、新能源(vs燃油)表现相对更好,新能源交付超预期整体对3月数据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中性假设下,1Q22上险454万辆、同比-12%,较4Q21降幅略收窄2PP。

  批发:预计3月同比-10%至0%。批发预期较此前下调约20-25万辆,对应预期165万、174万183万辆,同比-10%、-6%、0%,环比+12%、+18%、+25%。历史上3月主要以加库为主(一般30-50万辆),我们对3月库存+30万辆左右的预期没有太大调整,因为在终端需求下降的基础上,长春、上海、天津、沈阳等有重要整车厂的城市都有疫情封控,对生产批发也有影响。中性假设下,1Q22批发537万辆、同比+7%。

  折扣:3月整体变化不大,但局部出现松动。3月下旬行业整体折扣率环比不变,3/25为2.4%,较3/10环比不变,较去年同期-1.2PP,但部分地区部分品牌经销商开始出现折扣放松的情况。

  4月展望:不确定性较大,初步预计上险仍负增长、批发恢复增长。4月无论终端还是批发销量都有较大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疫情及相关影响,疫情的缓和节奏将直接影响乘用车终端销量的恢复,目前我们预计3-4月缺失的零售和批发,将在4-7月实现恢复(乐观4-5月、中性5-6月、悲观5-7月)。中性假设下,4月中旬疫情平复,各地封控有所放松,最后一周可以加班生产与终端冲量,预计上险141万辆、同比-9%、环比+12%,批发187万辆、同比+12%、环比+8%。

  投资建议:3月受疫情影响,短期销量预期相应调整,但我们仍维持全年乘用车批发增长9%的预期。短期原材料涨价的担忧引发板块超跌,悲观情绪释放后,带来重新布局机会。重申看好中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不断上升的比较优势将给整车和零部件带来持续的成长兑现。整车板块,港股长城吉利逐步步入性价比区间,A股整车建议比亚迪、上汽。零部件板块,原材料涨价带来板块利润增速预期的下调,因此当前推荐自下而上选股,推荐立中集团、常熟汽饰、拓普集团、豪能股份,建议关注继峰股份、上声电子等。

  风险提示:疫情缓解速度低于预期,宏观经济、国内消费低于预期,原材料涨价超预期、芯片供给恢复速度低于预期等。

  华创医药

  2022/04/06

  事项:

  近日,公司发布公告,HD-550电子内窥镜系统于今年4月1日获得了FDA批准。

  评论:

  公司美国市场产品型号进一步丰富。HD-550是开立在2018年推出的全高清电子内镜系统,是公司目前主要机型,我们预计HD-550目前占公司内镜设备收入的60%左右。继HD-500于2018年9月获得FDA批准之后,HD-550也获得FDA批准,公司美国市场产品型号进一步丰富。

  国际化布局更进一步。我们预计目前开立内镜设备收入中约有1/4来自海外。欧美是全球内窥镜的主要市场,公司海外收入主要来自欧洲,公司主要型号产品HD-500和HD-550均已在欧美市场上市。未来随着产品力的持续提升,公司有望推动海外市场产品型号从HD-500升级到HD-550,客户从诊所端渗透到医院端,进一步打开海外市场空间。

  公司内镜产线持续丰富。公司内镜产品升级加速推进,具有光学放大功能的肠镜和胃镜已分别于21年12月和22年1月获NMPA批准,可变硬度功能也已经取得突破,十二指肠镜也有望22年底23年初推出,内镜的功能和镜种有望进一步丰富,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1-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2.9、3.6亿元,对应21-23年EPS分别为0.57、0.67、0.85元,对应PE分别为49、42、3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线增速不达预期;2、新产品上市进度不达预期。

  华创食饮

  2022/04/06

  摘要:

  成本展望:相较前次预判,包材、大豆价格或将超预期上行。我们在去年12月的专题报告《大众品:成本压力往何处去?》中对主要包材及原材料价格进行分析展望,考虑近期国际局势及天气变化,我们对部分价格预判进行更新。

  1)国际冲突扰动,铝、PET等包材涨幅或将超预期。国际冲突加剧致原油价格于高位呈现韧劲,全球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升,故全球定价且俄罗斯为重要出口国的铝材、原油产业链的PET,Q1同比涨幅均超过30%。考虑国内需求仍显疲软且国际冲突扰动有望收敛,中性预期铝、PET价格于Q2高位震荡,下半年有望见顶回落,但全年均价较前期预期将有所抬升。

  2)南美干旱致大豆减产,大豆、豆粕等价格预期上行,对原奶价格亦将形成一定支撑。年底以来拉尼娜现象致主产区南美天气干旱,2021/22年度全球大豆产量预期下行,支撑进口大豆及豆粕价格自12月以来持续上涨,年初至今累计涨幅均近20%,且3月加速上行,豆粕单月涨幅约40%。虽然抛储等因素对国内大豆价格涨幅有所压制,但预计全年价格仍将跟随国际市场而维持高位震荡,而豆粕价格上行亦将对原奶价格形成一定支撑,预计奶价全年相对平稳。

  企业应对:普遍积极调整,原材料已不同程度锁价,包材则多为灵活采购。从代表性大众品公司看,企业普遍针对全年成本上行做调整应对,除Q4已提价传导外,也积极采取囤货/锁价、套保或节约原料等举措。原材料方面,单一原材料占比高的子行业,如啤酒、榨菜、酵母、瓜子等,均已对全年进行锁价或大规模囤货(除酵母完成采购70%外,以上龙头基本覆盖全年);而其余原材料相对多元的子行业,则普遍囤货1-3个月,并配合以加强采购管理、内部提效等措施。包材方面,工业品供给及价格调整灵活,价格至高位判断难度增加,且除啤酒、软饮料外的子行业包材占比相对较低,故企业普遍随买随用为主。

  在此背景下,预计较前期预期,全年各子行业成本压力仍将有所加大。具体看:

  乳业、榨菜及瓜子的增量压力有限:乳业原奶价格预计平稳,而榨菜、洽洽原材料成本相对单一且前期囤货充分,故边际成本压力较小。

  调味品及其他食品板块压力加大,但整体可控:大豆、白糖、味精和包材等核心原料继续上涨,调味品板块考虑提价体现和企业提效对冲,预计全年毛利率同比下降1pct以内,且醋成本压力小于酱油。其他食品中,绝味因鸭副价格上行,考虑提价后预计全年面临1.5pct压力;速冻食品中猪肉占比高的企业成本压力较小,而米面制品为主的企业普遍压力上行,综合预计同比下降1.5-2pcts左右;酵母糖蜜尚未采购完毕,糖蜜及其他原材料成本继续上行或致压力加大,考虑提价后全年毛利率或略有下行。

  啤酒、软饮料板块毛利率压力或将明显加大:啤酒、软饮料板块因包材成本占比较高而受损明显,但啤酒在提价传导、结构优化下,预计全年毛利率有望同比微增、弹性较前期预期有所收敛,而软饮料龙头22年或将面临3-5pcts的毛利率压力。

  节奏预判:中性预计Q2成本压力加大,下半年起逐步减轻。考虑包材及主要原材料价格Q2仍将于高位震荡、下半年有望逐步下行,且大豆、白砂糖等农产品均将于9-10月迎来新的收获季,供需格局有望改善,故我们中性预计企业成本压力于Q2仍将进一步放大,下半年起则有望逐步减轻。

  投资策略:当下优选抗通胀,战略布局龙头竞争力,首推伊利。整体消费需求仍在底部,而成本上涨超预期,使得当下抗通胀标的更显稀缺,建议成本压力趋缓或提价传导顺利的标的作为短期首选,而若以1-2年维度看,当前大众品龙头竞争力带来的价值空间已充分显现。

  短期首选抗通胀标的,首推伊利,推荐榨菜和洽洽。乳业白奶需求超预期,而成本压力趋缓,龙头伊利一季度高增已基本确立,且白奶领跑常温、奶粉高增势能开启,夯实盈利提升确定性,当下估值重申强推。此外,具备较强定价权的榨菜、洽洽,当前提价相对顺畅,全年增长确定性更加突出,回落即是加配良机。

  从价值角度,战略布局底部龙头标的,首选啤酒。啤酒行业尽管餐饮消费受限、成本超预期上行的压力,但5月份后旺季低基数下具备增长潜力,高端化继续前行,建议珍惜估值回落至底部机会,重申强推青啤(A+H)、华润(H股)、重啤,关注燕京经营改善。下半年经营触底改善有望带来更多的机会,安琪在酵母行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国内高定价权不断体现,海外加大布局,迈向全球第一。其次关注连锁、速冻和烘焙龙头,标的绝味、安井、巴比,关注周黑鸭,再是需求改善传导预计较慢、且估值仍偏高的调味品龙头海天。另外高成长龙头标的估值回落,已至价值布局区间,推荐东鹏,关注立高。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不及预期,成本压力持续放大,行业竞争加剧等。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