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洞见湾区丨香港发布《青年发展蓝图》 加强湾区协同共促青年成长成才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公布的《青年发展规划》具备四大亮点,整体做到了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后续政府、社会和青年群体可依照方向指引加强湾区协同,共促香港青年成长成才。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钟鸣近日,香港特区政府依计划公布了《青年发展蓝图》,完整提出未来青年发展方面的工作理念和方针,以期帮助全港215万名青少年更好发展。作为香港首份针对青年人群的综合性发展规划,笔者认为《青年发展蓝图》具备四大亮点:

  一是编制高效,计划周密。从出台效率来看,《蓝图》在民青局组建不到半年时间即推出,在此过程中组织了超170场咨询活动并参详了190份书面意见,编制过程十分紧凑,这一方面体现出港府对青年工作的重视度之高,以最快速度最高效率推进该项工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香港在青年“引育留用”上的急迫性。根据港府、劳工及福利局公布的数据,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其中25~39岁劳动人口群组7.8万人,青年高技术人才的流失对香港经济社会造成了较大影响,而今香港正在发展多元经济,建设“八大中心”,强化融入国家和湾区发展大局,亟需青年人才的助力。从《蓝图》内容来看,既全面又重点明晰,与以往零散式的政策不同,它涉及了青年发展道路上学业、就业、创业、置业的全过程,正面应对身份认同、房屋需求等青年集中关注的问题,并提出详尽举措。

  二是定位灵活,覆盖面广。《蓝图》并未对“青年”的年龄、状态、出身进行限制性界定,只面向青年未来的发展,充分照顾不同发展阶段青年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有利于凝聚更多力量。具体政策可根据需要设定惠及人群,如民青局的青年发展计划介乎12-39岁不等,相较世卫组织所划分的15-24岁的青年人群区间更为宽泛,辐射规模更大,体现香港包容性、公平性和国际化的特点和优势。

  三是统筹管理,机制完备。后续执行工作由政务司司长任主席的青发会和民青局担任领导和统筹职责,具体行动和政策措施都划定了主责的政策局,并设定青年专员一职进行协调联络,统-分-链体系完备,并结合定期监察评估,充分保证成效。

  四是形式多样,渠道广泛。《蓝图》提出的措施既有STEAM教育、专上教育等全职教育,也有交换交流、展览讲座等课余活动。除线下渠道外,还可通过青年网络、手机应用的形式获取一站式资讯,符合当前网络社会的趋势。

  整体而言,《蓝图》做到了全面性和针对性的有机统一,后续政府、社会和青年群体可依照方向指引加快推动,共促香港青年成长成才。

  加强湾区协同,突破发展重点。根据《蓝图》所披露的港青现状情况,有几项内容需引起重视:国民身份认同方面,尽管香港学生的中文语言能力整体高于英文,但近五年中文阅读和书写能力的提升比例却不及英文;职业发展方面,青年职业仍集中在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专业及工商业支援等四大传统行业,未来需大力发展的科技产业因占比较小,在统计时被归为其他类;生活保障方面,青年抚养比率及与父母同住比率的同步上升,会加大青年压力。《蓝图》提出将“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常态化,基于此,建议在当前“青年仪表板”基础上,适当加入中文普及度及中文听说读写能力情况、更细化的青年职业分类、大湾区及不同内地省份港青就业指引、青年平均抚养花销、平均轮候时长等内容。为确保政策有效触达,还可定期调查青年政策及青年网络知悉程度。

  社会协力推动,贡献多重力量。香港青年会等协会组织在《蓝图》咨询阶段就提交了政策建议书,并有多项建议被采纳。在《蓝图》执行中也需要本地商会、内地港人联谊会等社会力量积极提供协助和支援,除献计献策外,也可组织社会化的青年活动,实现政府推动和社会助力的有机融合。

  青年把握机遇,强化自身成长。根据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最新调查结果,52.0%受访市民表示目前香港青年人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不足,出现了香港持续进修参与度仅20%等不太理想的结果。青年需要调整好心态,抓住香港由治及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跟随《蓝图》方向,加强自身能力和修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